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牍的意思、書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牍的解釋

[letter] 書信

書牍盈案

詳細解釋

簡牍書信之類的總稱。《梁書·範雲傳》:“及居選官,任守隆重,書牘盈案,賓客滿門, 雲 應對如流,無所壅滞。”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有士人頗強記自負,飲酒世尠雙。乃求朝士之有聲價者,藉其書牘與先容。一旦持謁 張 , 張 得函啟緘,喜曰:‘君果多聞耶,又能敵吾飲。’” 明 胡應麟 《詩薮·六朝》:“ 陳思 書牘,欲以翰墨為勳績。”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析言詔令、奏議,總曰書牘之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牍是漢語中曆史悠久的書面文體,指以書信形式撰寫的應用性文書,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将“書牍”定義為“書信與公牍的合稱”,其中“書”本義為書寫動作,甲骨文象手持筆形,《說文解字》釋作“箸也”;“牍”原指古代竹木簡劄,《急就篇》注“牍,木簡也”。二者組合後特指以文字記錄為載體的正式文書。

二、文體特征

據《古代漢語詞典》記載,書牍在秦漢時期形成固定格式,包含“首稱”“正文”“末辭”“署名”四部分。其中首稱需标注受信人官職與敬語,如《報任安書》開篇“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即為典型範式。這類文體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唐宋八大家多有書牍佳作傳世。

三、功能演變

《文體明辨序說》指出書牍經曆了三個階段:先秦時期側重政令傳達,如《尚書》收錄的诰命;漢魏六朝發展為私人交流工具,曹丕《與吳質書》展現抒情特征;明清時期衍生出尺牍專集,李漁《尺牍初徵》收錄文人往來信劄,标志其文學價值的獨立。

該文體至今仍影響着現代書信禮儀,其格式規範與用語講究被收入《現代漢語應用文寫作指南》,作為正式文書的參考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書牍”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均有詳細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解釋:

一、基本解釋

書牍(shū dú)指書信或信函的統稱,特指古代以竹簡、木牍為載體的書面通信形式。例如《南史》中“書牍盈案”即形容書信堆積的場景。

二、詳細釋義

  1. 文體範疇
    書牍屬于古代文體名,涵蓋私人間的信函、簡劄等,包括“書、啟、箋、移、劄”等多種形式。
  2. 詞源構成
    “書”指書寫,“牍”為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合稱代指書信。

三、使用場景

四、曆史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漢書·藝文志》,其中提到“士人以書為牍”,說明書牍作為通信方式在漢代已普遍使用。

五、近義詞與相關詞彙

常見近義詞包括:書函、信劄、尺牍、書簡等。英文可譯為“letters”(書信)。


提示: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古代文體分類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梁書》《南史》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4)。

别人正在浏覽...

比沖搏揜猜妒朝長黨碑琱刻地震儀短上衣撫藏符記縛住改椎庚癸之呼更事國際法古冶華蟲混球兒皇祚換頭建白兼遣谏司僭越角飯擊角歌金河決潰狂達濫屍兩葉掩目沴戾淋森利刃六陵率斂面授内容提要恲性疋帛纰軟乾鈞牽吟喬其紗凄蹙曲節散束身邊人聖人之徒蒜發酸乳綏服廷參圖缋威力汙萊纖惡銷明草歇蔭西泠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