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牍的意思、書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牍的解釋

[letter] 書信

書牍盈案

詳細解釋

簡牍書信之類的總稱。《梁書·範雲傳》:“及居選官,任守隆重,書牘盈案,賓客滿門, 雲 應對如流,無所壅滞。”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有士人頗強記自負,飲酒世尠雙。乃求朝士之有聲價者,藉其書牘與先容。一旦持謁 張 , 張 得函啟緘,喜曰:‘君果多聞耶,又能敵吾飲。’” 明 胡應麟 《詩薮·六朝》:“ 陳思 書牘,欲以翰墨為勳績。”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析言詔令、奏議,總曰書牘之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書牍”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均有詳細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解釋:

一、基本解釋

書牍(shū dú)指書信或信函的統稱,特指古代以竹簡、木牍為載體的書面通信形式。例如《南史》中“書牍盈案”即形容書信堆積的場景。

二、詳細釋義

  1. 文體範疇
    書牍屬于古代文體名,涵蓋私人間的信函、簡劄等,包括“書、啟、箋、移、劄”等多種形式。
  2. 詞源構成
    “書”指書寫,“牍”為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合稱代指書信。

三、使用場景

四、曆史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漢書·藝文志》,其中提到“士人以書為牍”,說明書牍作為通信方式在漢代已普遍使用。

五、近義詞與相關詞彙

常見近義詞包括:書函、信劄、尺牍、書簡等。英文可譯為“letters”(書信)。


提示: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古代文體分類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梁書》《南史》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4)。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書牍》的意思

《書牍》是指書信、信箋的簡稱,是用來書寫文字或記錄信息的紙張。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書寫的東西,具體含義為書寫材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書牍》的拆分部首是“勹”和“牜”,拼音為“〢”和“牜”。其中,“〢”是指“包圍”的意思,“牜”是指“牛”的意思。

《書牍》的總筆畫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書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律》一書中。現代漢字中的繁體字為「書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繁體字「書牘」中,「書」的寫法為稱為“蟲寄”,即在字下方加上一個“蟲”的形狀,表示把文字寄托在紙上。而「牘」的寫法與現代相同,可以看出古人們對于紙張的重視并記錄文字的方式。

例句

1. 他專注地寫着一張紙上的《書牍》,一字一字地書寫。

2. 經過多年的書寫實踐,他的《書牍》越來越工整,字迹也越來越漂亮。

組詞

1. 書寫:指用筆寫字的行為。

2. 書信:指通過書寫文字傳遞信息的方式。

3. 書寫材料:指用來書寫文字的各種材料。

近義詞

1. 筆記:指記錄事物或個人觀點、經驗的文字。

2. 信箋:指用來書寫信件或通信的紙張。

3. 文字:指以符號、符號組合的方式來表達語言的形式。

反義詞

口頭:指通過口述傳遞信息的方式。

口信:指通過口頭傳遞信件或信息的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