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napper;impatuous person]∶見“急性人”
(2) [impatient disposition]∶性情急躁
(1).性情急躁。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三折:“他須不仁,你也太急性子。若上帝不見諒時,怎麼是好。”《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卑府是個急性子的人,凡事到手,總得辦掉了纔睡得着覺。”
(2).指性情急躁的人。 華山 《山中海路》二:“ 彥繼學 ,天生一個急性子,屋裡總是坐不住。”
鳳仙花種子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鳳仙》。
“急性子”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從以下兩個角度綜合解釋:
急性子是鳳仙花科植物鳳仙花的幹燥成熟種子,具有藥用價值。
指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的人或特質。
需根據語境區分具體含義。若涉及用藥,需遵醫囑;若描述性格,可通過心理調節改善急躁傾向。
急性子是指一個人性格急躁、熱情、缺乏耐心。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分别是:“忄”、“生”、“子”。“忄”是心的象形字,表示内心的感受和思想。“生”表示生活、行動。“子”是古代“子女”的意思,引申為指人。
急性子一詞最早來源于《漢書·董仲舒傳》:“中心耐憂急而變易,謂之急性。”這裡的“急性”表示憂愁煩躁之意,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一個人性情急躁的特點。
在繁體字中,急性子的寫法是「急性子」,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急性子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在秦漢時期,急性子的寫法為「及刀字」,意思是心思敏捷、行動敏銳,與現代的意思相近。
以下是一些例句:
組詞:急躁、性情、耐心
近義詞:躁動、暴躁
反義詞:沉穩、冷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