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差不多算美好了。《論語·子路》:“子謂 衛 公子荊 :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邢昺 疏:“富有曰苟美者,富有大備,但曰苟且有此富美耳,終無泰侈之心也。”
“苟美”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原典出處(《論語》)的含義
源自《論語·子路》:孔子評價衛國公子荊善于持家,從“始有”(剛夠用)到“少有”(稍有富餘),最後“富有”時感歎“苟美矣”。此處的“苟”意為“暫且、姑且”,整體指物質逐漸完備後,認為“差不多足夠美好”的知足态度,強調不追求奢華的心态()。
現代引申的成語含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隻顧眼前享受,忽視長遠利益”的貶義成語,認為“苟”表“苟且”,“美”指享樂。這種用法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且權威性較低()。
辨析建議:
擴展知識:
《論語》中“苟美”與“苟合”“苟完”構成遞進關系,體現儒家對節制與知足的推崇()。
苟美(gǒu měi)是一個漢字詞彙,包含了兩個意思。
首先,苟美可以指追求享受和美好生活的态度。不過聽,苟在此表示人們以享受為目标,放棄了對真理、美善的追求,更關注物質和個人利益。美則代表一種對美好事物及生活品質的追求。這種态度被廣泛用來形容追求享樂、低級趣味,缺乏追求高尚的品質。
其次,苟美還可以表示一個人的名字,常見于中國姓氏中,如苟雷、苟某某等。
漢字“苟”由花冠和手部組成。花冠是植物的花結構,代表了漢字部首“艹”。手部則是“手”的象形,在漢字中代表了部首“手”,表示與手相關的意義。筆畫順序為上、下、橫3畫。
漢字“美”由月和大組成。月是對月亮的象形,意指美麗。大則代表一個長方形,表示漢字的部首“大”。筆畫順序為從上到下一撇,再從上到下一折,最後從上到下一橫,共9畫。
苟美一詞最早見于《莊子·秋水》篇中:“顧而可論也,雖苟且之心,不可奈何矣。美其苟且之心,樂其不可擇。”意為縱然可以評論的,雖然是隨意的心态,但無法改變。欣賞那苟且隨意的心态,快樂于無法選擇的事情。
在繁體字中,“苟”保持不變,而“美”字則寫作“義”。
在古代,漢字“苟”寫作“茍”,以許多莖葉的形象表示,代表了植物的生長。字形比現代“苟”更加複雜,它包括了艹部(莖葉)和口部(口)。
古代的漢字“美”寫作“禮”,字形中間的一橫表示月亮,兩旁則是立足的人,既表現了美麗的意思,也代表了人類穿上華麗的禮服的形象。整體字形比現代“美”更加繁複。
1. 他過于苟美,總是追求享樂,不關心自己的精神成長。
2. 那個家夥的苟美态度讓我很無法理解,他似乎隻關注自己的吃喝玩樂。
組詞:高苟美(崇尚享樂追求的人)、苟且(隨意、懈怠)。
近義詞:輕浮、享樂、纨绔。
反義詞:追求真理、追求美德、追求高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