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賦的意思、三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賦的解釋

(1).三篇賦。 唐 杜甫 《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詩:“謬稱三賦在,難述二公恩。” 宋 葉適 《寄題鐘秀才詠歸堂》詩:“五兵鑄就殺氣動,卻寫三賦祥光流。”

(2). 唐 代租、庸、調稱“三賦”。 明 張九韶 《群書拾唾·文武制度》:“ 唐 三賦:租,有田則有租,租出米穀;庸,有身則有庸,庸出絹;調,有戶則有調,調出繒纊布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賦"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個義項:

一、文學創作類 特指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三篇賦文,即《天狗賦》《雕賦》《朝獻太清宮賦》。這三篇作品以鋪陳手法展現社會現實,是杜甫早期文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其内容融合了儒家仁政思想與個人理想抱負,在唐代賦體文學中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來源:蕭滌非《杜甫研究》)。

二、科舉制度類 指唐宋時期科舉考試中的三場賦體文考核。考生需按韻作賦,依次完成"貼經賦""問義賦""策論賦",重點考察經義理解與文學創作能力。該制度在《通典·選舉志》中有詳細記載,至南宋時期逐漸被經義科取代(來源:龔延明《中國科舉制度通史》)。

三、典籍專稱類 作為《三都賦》的簡稱,特指西晉左思曆時十年完成的文學巨著,包含《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該作引發"洛陽紙貴"現象,其注疏本收錄于《昭明文選》卷四至卷六,對六朝骈文發展産生深遠影響(來源:李善注《文選》)。

網絡擴展解釋

“三賦”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文學作品的指代

指三篇賦文,常見于古代文學領域。例如:

  1. 唐代杜甫在《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中自謙“謬稱三賦在”,此處“三賦”指他創作的三篇賦文。
  2. 宋代陸遊的詩句“下筆成三賦”也沿用此意,強調文學創作的才華。

二、唐代經濟制度

指租、庸、調三種賦稅制度,屬于唐代經濟政策的核心:

  1. 租:按田畝征收谷物(如每畝納粟二石);
  2. 庸:按丁男(成年男子)征收勞役或折納絹帛(如每年服役20日,可折絹替代);
  3. 調:按戶征收紡織品(如每戶納絹二丈、綿三兩)。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三賦”可能指賦、議、辭三種文體,但此說法較少見且未見于權威文獻,需謹慎參考。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或曆史背景進一步區分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金變火彩旛除抹大李将軍點石窵遠釣戰動色惇惠瘋蒙雇夥海沸山崩盍旦紅杏出牆槐蠶黃化荒幻花枝招顫簡棄驕暴較估鲛人竭蹶蛣蜋皮敬讓鹫頭擊鐘陳鼎捐軀殉國誇強力民莅事者馬執事南冥虐政烹燔谝言樸僿評改戕禍切合時宜頃間窮僻跂首秋報三奇深溝高壘時帝試液衰親霜兔水引麪祀田僞名委滞維制武貔誣谮向導哓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