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憤填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qì fèn tián xiōng,字面意思是憤怒的情緒填滿胸膛,形容極度憤恨的狀态。與“義憤填膺”類似,但更強調因不公或受辱引發的個人憤怒。
二、出處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辨析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描述曆史事件、文學人物情感,或強調對不公現象的強烈反應。例如:“聽聞貪腐事件,民衆無不氣憤填胸。”
五、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中“憤氣填胸”與“氣憤填胸”混用,但後者更常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義。
氣憤填胸是一個成語,表示内心極度憤怒、憋悶的狀态。它的意思是憤怒到了極點,仿佛氣憤之氣填滿了整個胸腔。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在遭受不公平待遇或受到傷害時,内心所感受到的強烈憤怒和不滿。
氣憤填胸這個成語的三個字分别由"氣"、"憤"和"胸"構成。其中,"氣"是氣的意思,聲符為12335,又稱為邊符。"憤"是憤怒的意思,聲符為3434,又稱為氣符。"胸"是胸腔的意思,聲符為3511,又稱為肉符。整個成語共計13個筆畫。
氣憤填胸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梁書》。它出自《晉書·皇後紀》:“太後憤怒填胸,不複梳洗。”在這段文字中,描述了太後對不公平對待的憤怒和憋悶之情,從而生成了這個成語。
氣憤填胸的繁體字為氣憤填胸。
在古時候,氣憤填胸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氣"可以寫作"氣","胸"可以寫作"胷"。唐代還可以将"氣"寫作"訹",表示不平之氣。另外,康熙字典中還記錄了一個寫作"氣"的變體字,但在現代并不常見。
他聽到那個無理的要求後,氣憤填胸,但還是強忍着沒有表現出來。
憤怒、填滿、胸腔
怒火沖天、怒不可遏、怒火中燒
心平氣和、平靜冷靜、波瀾不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