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udy at school] 從師學習。今指進學校學習
謂從師學習。《列子·說符》:“人有濱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後漢書·張霸傳》:“諸生 孫林 、 劉固 、 段著 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學焉。”《北史·韋師傳》:“﹝ 師 ﹞初就學,始讀《孝經》,捨書而歎曰:‘名教之極,其在茲乎!’”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姚廣孝》:“太孫就學,命設講席於 文華殿 之東。”
“就學”是一個漢語動詞短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析:
“就學”由“就”(靠近、從事)和“學”(學習)組成,字面意為“開始學習”或“進入學習狀态”。現代主要指進入學校接受正式教育,例如“就學于北京大學”。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詞典》或《列子》相關章節。
《就學》是指兒童進入學校接受正式教育的意思。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就學》的拆分部首是《小》和《子》,其中《小》是部首,也作偏旁,表示與小相關的概念,如年幼、年齡小等;《子》則是字的核心組成部分。該詞共有8個筆畫。
《就學》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對教育的重視和兒童受教育的重要性。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具有明确的含義和用途。
《就學》是《就學》的繁體字,相比簡體字,它的字形結構稍微複雜一些。
在古時候,漢字《就學》的寫法有所不同。它的古字形為“就學”,字與現代寫法相似,但筆畫的書寫順序可能略有不同。
1. 孩子們要努力學習,好好就學。
2. 這個季度,我決定就學一門新的外語。
就學院、就學生、就學費、就學書、就學習
上學、讀書
退學、辍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