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绶的意思、赤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绶的解釋

古代官服上系印紐的赤色絲帶。《後漢書·輿服志下》:“諸侯王赤綬。” 南朝 梁 江淹 《橫吹賦》:“赤綬紫駁,星含露分。” 明 高啟 《送董湖州》詩:“五馬貴專城,花兼赤綬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赤绶是古代中國官員佩戴的一種紅色絲質绶帶,屬于等級制度中的重要标識。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赤绶”特指以朱紅色絲線編織的印紐绶帶,其形制、長度與色彩均對應特定的官階。漢代官制中,赤绶為公侯、将軍等高級官員專屬,《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諸侯王赤绶”,與“綠绶”“紫绶”形成等級區隔。其材質多采用“四采”(青、紅、白、黃四色絲線)織造,長度約“二丈九尺九寸”,懸挂于腰側以示身份。唐代以後,赤绶逐漸被其他服飾符號取代,但仍作為禮儀傳統被部分文獻援引,如《新唐書·車服志》提及“赤绶配金印”的禮制遺風。

網絡擴展解釋

“赤绶”是古代官員服飾中的重要配飾,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赤绶指古代官服上系印紐的赤色絲帶,用于懸挂官印,是身份與官職的象征。其中,“赤”為紅色,“绶”即絲帶,二者結合體現等級制度中的色彩标識。

二、曆史背景

  1. 等級标識:據《後漢書·輿服志下》記載,漢代諸侯王佩赤绶,其他官員則按不同顔色區分品級(如紫绶、青绶等)。
  2. 禮儀功能:赤绶不僅是實用配飾,更在朝儀、祭祀等場合彰顯威儀,如南朝江淹《橫吹賦》描述“赤綬紫駁,星含露分”,突出其華麗莊重感。

三、顔色象征

四、相關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服體系或具體文獻出處,可查閱《後漢書·輿服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剝斲備恪别舍鞞琫塵腐承望輲輪挏乳頓滞風清月明鳳仙改操敢言贛愚管躭廣譬曲谕管見所及黑珍珠魂慚色褫交絶集部棘林金契盡人金約機兆峻偉開膠開進快門塊體陋氓茅塞頓開妙手空空木樨花乃在南班子袅娜怒叱噴管乾瘠千伶百俐奇俊七科谪冗務入安居山泉身版石華矢棋率直帥座思脍肅森泰尊套紅讨戎土門香地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