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破釜的意思、破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破釜的解釋

(1).破鍋。 宋 蘇轼 《黠鼠賦》:“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 清 魯一同 《小車辚辚》詩:“竹頭木屑載零星,嘔呀啁哳行不停,破釜堕地灰痕青。” 葉聖陶 《窮愁》:“繼之即煮粥。伏室隅破釜側,火纔舉,煙彌一室,縷縷折入母鼻。”

(2).見“ 破釜沉舟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破釜”作為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字面含義

指破損的鍋具,即字面意義上的“破鍋”。例如蘇轼《黠鼠賦》中用“破釜”比喻人在意外面前的情緒失控:“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

二、成語引申義

多與“沉舟”連用為“破釜沉舟”,表示決絕果敢、不留退路的态度。該典故源于古代戰争:士兵出征前砸碎炊具(釜)、鑿沉渡船,以斷絕退路、激勵背水一戰的決心。例如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使用此計大敗秦軍。

使用場景

  1. 激勵場景:強調全力以赴的決心,如“公司改革需要破釜的勇氣”;
  2. 決策場景:形容重大抉擇時的果敢,如“他破釜放棄穩定工作,投身創業”。

更多典故細節或古文用例,可參考(查字典)或(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破釜的意思

破釜,是一個成語,意指徹底铤而走險,不顧一切地去做某件事。在困境中采取決斷的行動,表示已經無路可退、必須把問題徹底解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破釜的拆分部首是石(砂字旁),它總共有12筆。

來源

破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宋史·李思伯傳》中,描述了北宋年間李思伯與匪首達靼的戰鬥。破釜指的是李思伯在戰鬥中因為道路被敵人斷絕而将糧食的釜破掉,表示決心要戰勝敵人,不惜以自己的生活為代價。

繁體

破釜的繁體字是「破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破釜的拼音為「bō fǔ」,采用的是古代漢字的寫法,稍有不同的是,「破」字的上方有一個「土」字旁。

例句

1. 在面臨嚴重危機時,他決定破釜沉舟,竭盡全力解決問題。

2. 他破釜不顧,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挑戰中。

組詞

破釜并進、破釜沉舟、舍車保帥

近義詞

勇往直前、毅然決然

反義詞

畏首畏尾、躊躇不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