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ttle down] 安穩地生活;定居
(1).安靜、安定地生活。《孟子·滕文公下》:“ 公孫衍 、 張儀 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漢 焦贛 《易林·蒙之巽》:“患解憂除,皇毋相於,與喜俱來,使我安居。” 唐 杜甫 《惜别送劉仆射判官》詩:“ 梁公 富貴於身疏,號令明白人安居。”《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荊公 想, 江寧 乃 金陵 古蹟之地,六朝帝王之都,江山秀麗,人物繁華,足可安居,甚是得意。” 明 劉基 《銜泥燕》詩:“借爾華屋好安居,年年壘巢生爾雛。”
(2).謂居住。
(3).猶安處。《雲笈七籤》卷六十:“譬於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壞,物乃不得安居。”
(4).安逸。《逸周書·柔武》:“五曰盤遊安居,枝葉維落。”
(5).佛教語。又稱坐夏或坐臘。僧徒每年在雨季三個月内不外出,靜心坐禅修學。安居的日期,因各地氣候不同,亦不一。 晉 法顯 《佛國記》:“安居後一月,諸希福之家勸化供養僧。”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安居二時,冬夏三月,遠僧有來,近衆無闕,法鼓朗嚮,頌偈清發。”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睹貨邏國故地》:“而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據其多雨,亦是設教隨時也。”
“安居”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安定居住
指人們在穩定的環境中生活,如《孟子·滕文公下》中“安居而天下熄”,表達安定生活的狀态。現代漢語中多指定居,如“安居樂業”()。
反義詞對比
與“流浪”“漂泊”形成語義對立,強調生活的穩定性()。
佛教術語
原指僧侶雨季期間(夏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禁足修行,避免傷害生靈,後演變為靜修期代稱()。
古代文獻中的引申
政策相關
如“安居工程”,指政府為中低收入群體提供的保障性住房()。
使用場景舉例
古漢語中“安”與“居”為獨立詞彙(平安+生活),現代合并為固定詞語()。
《安居》這個詞,指的是安定幸福的居住。下面是對這個詞的一些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例句的解釋:
《安居》由兩個部首組成:宀(míng)和⼀(yī)。
宀:是表示“宅邸”或居住的部首,有三個筆畫。
⼀:是一根直線,作為一行的第一個字,有一筆。
《安居》的來源是中國漢字,是由宀和⼀組合而成的現代漢字。
在繁體漢字中,《安居》的寫法是「安居」。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安居》的寫法會稍有不同。它通常寫作「安居」,其中的宀在古代呈現為一個風水宮殿的形象,表示人們的居住和安甯。
以下是對《安居》的幾個例句:
1. 為了追求安居樂業的生活,我決定搬到郊區。
2. 在團隊内部建立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才能幫助員工安居樂業。
3. 公司為員工提供了舒適的辦公環境,以确保他們能夠安居樂業。
以下是與《安居》相關的一些詞語:
組詞:安心、居住、安靜、安全。
近義詞:安定、安逸、安樂。
反義詞:不安、不安定、不安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