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芥蒂的意思、心存芥蒂的詳細解釋
心存芥蒂的解釋
芥蒂:本指細小的梗塞物,後比喻心裡的不滿或不快。指心裡對人對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緒。
詞語分解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 芥蒂的解釋 亦作“ 芥蔕 ”。.蒂芥。細小的梗塞物。 清 翟灏 《通俗編·草木》:“今人每颠倒言之曰‘芥蔕’,乃自 宋 人詩始。”.引申為梗塞。 梁啟超 《論俄羅斯虛無黨》:“中央政府之兵力,已足使全 歐 旰食
網絡擴展解釋
“心存芥蒂”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從以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心裡對人或事存有怨恨、不滿的情緒,常因過往矛盾或隔閡産生。核心詞“芥蒂”原指細小的梗塞物(如沙粒),後引申為心理上的不快。
二、出處與演變
- 語源:最早見于漢代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原指胸懷寬廣。
- 引申演變:後世反用其意,轉為表示心有嫌隙,如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中描述吳佩孚“心存芥蒂,貌為客氣”。
三、用法特點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他對那件事仍心存芥蒂”。
- 感情色彩:中性詞,既可用于描述輕微不滿,也可指較深的怨恨。
- 語境應用:多用于人際矛盾、職場隔閡等場景,如“同事間因誤會而心存芥蒂”。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耿耿于懷、心懷芥蒂、心存嫌隙。
- 辨析:與“心懷鬼胎”不同,不涉及惡意算計;與“如鲠在喉”相比,側重情緒持續而非即時不適。
五、文化啟示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文化中注重人際和諧的特點,提醒人們化解矛盾的重要性。如《子虛賦》原意的反轉使用,也展現了漢語語義演變的典型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心存芥蒂
心存芥蒂是一個成語,表示心中懷有固執、怨恨或不滿的情緒和仇恨。
拆分部首和筆畫:心(心部,4畫)、存(孛部,7畫)、芥(艹部,7畫)、蒂(艹部,13畫)。
來源:成語“心存芥蒂”最早出自《資治通鑒》第二十五卷,記載了唐代宰相魏征谏言被壓抑、心生芥蒂的故事。
繁體:心存芥蒂(心存芥蒂)。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特殊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他對前任上司心存芥蒂,導緻無法接受他的決定。
組詞:心病七情六欲、煩心事、心結、心懷鬼胎。
近義詞:懷着怨恨、心懷不滿。
反義詞:心寬體胖、心情舒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