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遂性的意思、遂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遂性的解釋

(1).順應本性。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然松柏之生,各以良殖遂性。”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非直飲食遂性,舒適自在,至於糞溺,自然一處,不須掃除。” 宋 沉遘 《謝賜曆日表》:“凡四海之廣,莫不受制於庭;而羣生之微,一皆遂性於下。”

(2).順適性情。 南朝 宋 鮑照 《答客詩》:“專求遂性樂,不計緝名期。”《陳書·後主紀論》:“仁義利物而道遠,嗜欲遂性而便身。” 唐 王毂 《贈蒼溪王明府》詩:“水雲真遂性,龜鶴足齊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遂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順應本性或順適性情,強調遵循自然規律或個體内在特質行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1. 順應本性
    指按照人或事物的天然屬性發展,不違背其本質。例如三國時期嵇康在《答<難養生論>》中提到“松柏之生,各以良殖遂性”,說明植物順應本性生長。
  2. 順適性情
    側重于個體在情感或行為上追求自然舒適的狀态。如南朝鮑照《答客詩》中“專求遂性樂”,表達了對自由心性的向往。

用法與場景


與相近詞的區别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遂性

《遂性》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左邊的部首是辶(辵),右邊的部首是心。辶(辵)是指走路的意思,心代表心思、意義。這個字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遂性》一詞出自《論語·子路》。在古代漢字發展過程中,字義經常會根據使用場景和語境的改變而逐漸演變。《遂性》一詞源于儒家思想中關于人性、個性發展的觀點。

繁體

《遂性》的繁體字為「遂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包括《遂性》這個詞。根據古代文字記載和碑刻留存,古代漢字「遂性」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1. 學習是發展自己的遂性的重要途徑。

2.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遂性,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标。

組詞

根據「遂性」字義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遂行:實現、完成。

2. 遂願:實現願望。

3. 遂害:實現害處、傷害。

4. 遂從:順從、跟隨。

近義詞

與「遂性」相近的詞語有:

1. 發展:指個人或事物逐漸成長、進步。

2. 實現:指達成目标或理想。

3. 融洽:指人與人之間相處融洽、和諧。

反義詞

與「遂性」相反的詞語有:

1. 忤逆:指違背本性,不順從。

2. 抗拒:指對某種力量、要求抵抗。

3. 迷失:指失去本性、方向或目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