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光沖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拼音:huǒ guāng chōng tiān
含義:形容火勢極其猛烈,火焰将天空照亮,常用來比喻災難性的大火或激烈場面。
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張岱的《海志》:“火光燭天,海水如沸”,後姚雪垠在《李自成》中也有引用。此外,《三國演義》中多次用該詞描述戰争場景,例如第二十五回“關公于山上遙望下邳城中火光沖天”。
相近表達包括“火光燭天”“烈焰騰空”等。
該詞不僅用于實際火災,也可形容戰争、爆炸等劇烈場景,帶有誇張的文學色彩。例如:“四面火光沖天,喊聲大震”(《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
《火光沖天》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火焰的猛烈、高漲,意味着火勢極為猛烈,熊熊燃燒,沖天而上的場景。通常用來形容火災、爆炸或其他火焰燃燒的場景。
《火光沖天》的拆分部首為火(火字旁的火)和冖(宀字底的冖)。根據《現代漢語字典》的記載,火的拆分筆畫為4畫,冖的拆分筆畫為2畫。
《火光沖天》是現代漢語詞語,起源于古代漢字,并在書寫形式上略有變化。在繁體字中,《火》的寫法為「火」,《光》的寫法為「光」,《沖》的寫法為「沖」,《天》的寫法為「天」。
在古代漢字中,《火》的寫法為「灬」,《光》的寫法為「兒」,《沖》的寫法為「沖」,《天》的寫法為「天」。
1. 火光沖天,整個城市籠罩在黑暗之中。
2. 那場火災瞬間火光沖天,吓得附近居民紛紛逃離。
1. 火焰:指燃燒着的明亮火光。
2. 火災:指突發的火災事故。
3. 沖天:形容火勢極為猛烈,高聳入天。
4. 熊熊:形容火光高漲,猛烈燃燒的樣子。
5. 燃燒:指物質以明亮的火光進行化學反應。
1. 火勢騰騰
2. 火勢熊熊
3. 火光沖天
4. 火焰熊熊
5. 火爆炸裂
1. 火光微弱
2. 滅火
3. 滅亡
4. 消散
5. 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