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濫官污吏的意思、濫官污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濫官污吏的解釋

貪污舞弊的官吏。 元 嶽伯川 《鐵拐李》第一折:“一月前上司行文書來,説俺 鄭州 濫官污吏較多。”《三國演義》第二回:“目今朝廷降詔,正要沙汰這等濫官污吏。” 田漢 《關漢卿》第六場:“你将那濫官污吏都殺壞,敕賜金牌勢劍吹毛快,與一人分憂,萬民除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濫官污吏”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不稱職且貪污腐敗的官吏,常用于批判官場中品德敗壞、濫用職權的官員。該詞由兩部分構成:“濫官”意為不稱職或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官職的人;“污吏”則指貪污受賄、品行不端的基層官吏。二者結合後,強調官吏群體中既無能力又無操守的腐敗現象。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濫”本義為水滿溢出,引申為過度、失當;“官”指職務或擔任職務的人;“污”意為肮髒、不潔淨;“吏”即古代低級官員。四字組合形成遞進關系,既描述官員選拔失當,又突出其行為腐化。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戲曲作品,如關漢卿《窦娥冤》中“濫官污吏虐良民”,成為古代文學批判吏治腐敗的典型表達。

現代漢語詞典中,《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貪贓枉法的官吏”(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中華成語大辭典》則強調其“玩忽職守與貪污腐敗的雙重屬性”(商務印書館,2009)。在語用層面,該成語多用于曆史文獻分析、反腐敗論述等語境,具有強烈的道德批判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濫官污吏”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指代貪污腐敗、品行不端的官吏。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濫官污吏”指兩類官員的結合體:

整體含義為“既無能力又貪污腐敗的官吏”,帶有強烈貶義,常用于批評官僚體系中的腐敗現象。


二、詞語結構分析

根據漢字本義:

組合後,“濫官”強調官員的失職或貪婪,“污吏”突出其腐敗行為。


三、出處與用法

  1. 文學典故:最早見于元代戲曲,如:
    • 關漢卿《窦娥冤》第四折:“體察濫官污吏容老夫先斬後奏”。
    • 嶽伯川《鐵拐李》第一折提及“鄭州濫官污吏較多”。
  2. 使用場景:多用于古典小說或曆史評論,如《三國演義》第二回批評“沙汰濫官污吏”,現代也可借古諷今。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示例(來自古籍)


通過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知,該詞不僅描述官員的腐敗行為,還隱含對其能力不足的批判,具有曆史與文化的雙重批判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民白玉琯标統兵役法不避斧钺草薦暢所欲言讒怒赤幹傳統邏輯村務酒骀驽鄂拓克方繖風癞撫和撫控撫訓高粱酒公塾海籌恨色後步悔沮見風轉舵家書叽哩呱啦咭溜搭剌鲸鳄進谳凱捷開舒纍卵良平理中俛伏廟戰末官末劫磨形煉性内忌内江市盤屈榷酒征茶然桂容赦上成試讀濕熱識途老馬司令員四論宗素飱添削豚犬腽肭獸完膚五比丘詳詢洩節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