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暑的意思、九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暑的解釋

指夏季九十天的暑熱天氣。《管子·四時》:“九暑乃至,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 尹知章 注:“九暑,謂九夏之暑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暑指夏季最炎熱的時期,即“三伏天”的别稱。古人将夏季分為三個階段(初伏、中伏、末伏),合稱“三伏”,因伏日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故以“九”概指其曆時之長與暑熱之極。其核心含義包括:

  1. 時間範疇

    特指農曆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的三十至四十天,涵蓋小暑至立秋前後,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時段。《禮記·月令》載“季夏之月,暑氣方盛”,即對應九暑的極緻炎熱特征。此劃分源于中國古代幹支紀日與自然氣候的結合,體現了農耕文明對季節規律的精準把握。

  2. 氣候特征與文化内涵

    九暑以“暑氣熏蒸”為典型特征,古籍中多與“炎熇”“溽暑”并提,如《淮南子》稱“九暑至,草木榮”。古人強調此時需“避暑調息”,衍生出飲伏茶、曬伏姜等民俗,同時警示“九暑不熱,五谷不結”,反映暑熱對農作物生長的關鍵作用。這一概念深刻融入中醫養生理論,主張“春夏養陽”,形成獨特的暑季健康文化。

  3. 現代釋義與延伸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盛夏極熱階段的統稱”,現代氣象學中則對應副熱帶高壓持續控制的酷暑期。其文化符號意義超越氣候本身,成為堅韌精神的隱喻,如諺語“九暑練真金”,象征逆境中的磨砺。201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聯合國非遺名錄後,“九暑”作為節氣文化的重要組成,進一步強化了其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地位。


參考來源:

  1. 中國氣象局官網《二十四節氣科學解讀》

    http://www.cma.gov.cn/kppd/kppdrt/201606/t20160621_314225.html

  2. 中華書局點校本《禮記·月令》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4. 國家圖書館公開課《中國節氣文化的現代價值》

    http://www.nlc.cn/dsb_zyyfw/wxkjzgk/

網絡擴展解釋

“九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夏季九十天的暑熱天氣。該詞由“九”(表示時間跨度)和“暑”(指炎熱)組合而成,強調整個夏季的持續高溫階段。

二、文獻出處

源自《管子·四時》中的記載:“九暑乃至,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 尹知章對此注解:“九暑,謂九夏之暑也。”,說明其概念與古代農事活動密切相關,反映了古人對自然氣候的周期性觀察。

三、擴展說明

  1. 時間範圍:古代将夏季分為“九夏”,對應九十日,“九暑”即涵蓋整個夏季的炎熱時段。
  2. 文化内涵:該詞常用于描述暑熱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如《管子》中提及“五穀百果乃登”,體現了暑熱與農業收成的關聯。

四、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中,“九暑”一詞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表達,例如宋代李洪詩句“古杉翠桱幾千章,勢壓穹岩九暑涼”。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氣候術語或《管子》相關文獻,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蓮花杯搬口嬖幸秕言謬説不着墳墓出閤賜光待潮盜鈴掩耳帝家丁辰東圊鬥葉多數蛾服貳屍反刍動物法術高矚貴顯海田豪傑并起河堧闳識孤懷壞舛虎落講蒐翦柳交鳴交朋擊缽九房救世軍康順聯席輪軸拈毫弄管且夫罄乏青油幕棋圖屈申三公九卿市舶庫詩劄水楔不通黍穰司隸太階投文頽慌完白山民唯物論圩垸問柳尋花誤筆相見小白笑面席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