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暑的意思、九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暑的解释

指夏季九十天的暑热天气。《管子·四时》:“九暑乃至,时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 尹知章 注:“九暑,谓九夏之暑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暑指夏季最炎热的时期,即“三伏天”的别称。古人将夏季分为三个阶段(初伏、中伏、末伏),合称“三伏”,因伏日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故以“九”概指其历时之长与暑热之极。其核心含义包括:

  1. 时间范畴

    特指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的三十至四十天,涵盖小暑至立秋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暑气方盛”,即对应九暑的极致炎热特征。此划分源于中国古代干支纪日与自然气候的结合,体现了农耕文明对季节规律的精准把握。

  2. 气候特征与文化内涵

    九暑以“暑气熏蒸”为典型特征,古籍中多与“炎熇”“溽暑”并提,如《淮南子》称“九暑至,草木荣”。古人强调此时需“避暑调息”,衍生出饮伏茶、晒伏姜等民俗,同时警示“九暑不热,五谷不结”,反映暑热对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作用。这一概念深刻融入中医养生理论,主张“春夏养阳”,形成独特的暑季健康文化。

  3. 现代释义与延伸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盛夏极热阶段的统称”,现代气象学中则对应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的酷暑期。其文化符号意义超越气候本身,成为坚韧精神的隐喻,如谚语“九暑练真金”,象征逆境中的磨砺。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后,“九暑”作为节气文化的重要组成,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参考来源:

  1. 中国气象局官网《二十四节气科学解读》

    http://www.cma.gov.cn/kppd/kppdrt/201606/t20160621_314225.html

  2. 中华书局点校本《礼记·月令》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4. 国家图书馆公开课《中国节气文化的现代价值》

    http://www.nlc.cn/dsb_zyyfw/wxkjzgk/

网络扩展解释

“九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夏季九十天的暑热天气。该词由“九”(表示时间跨度)和“暑”(指炎热)组合而成,强调整个夏季的持续高温阶段。

二、文献出处

源自《管子·四时》中的记载:“九暑乃至,时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 尹知章对此注解:“九暑,谓九夏之暑也。”,说明其概念与古代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气候的周期性观察。

三、扩展说明

  1. 时间范围:古代将夏季分为“九夏”,对应九十日,“九暑”即涵盖整个夏季的炎热时段。
  2. 文化内涵:该词常用于描述暑热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如《管子》中提及“五穀百果乃登”,体现了暑热与农业收成的关联。

四、现代使用

当代语境中,“九暑”一词已较少使用,更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表达,例如宋代李洪诗句“古杉翠桱几千章,势压穹岩九暑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气候术语或《管子》相关文献,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熬肉白日见鬼般般把柁盋盂乘门厨监楚蕲悰绪凑亟鹅湖之会戹辱犯言封检杆棘告荒寡合好高务远合冻黑人横遮竖挡吼啸获厎祸谋胡越价值连城击节叹赏计蒙计要捐忘惧讋口语体雷野辽隔犂錧拎包令绪临危不惮乱族欠体戚辅榷金三亭沙势生刍绳床生寄死归设色虱蛀四府苏枋宿懵俗医天崩地塌亡人牌嗡鼻头雾渤五潢纤理涎玉沫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