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缽的意思、擊缽的詳細解釋
擊缽的解釋
見“ 擊鉢催詩 ”。
詞語分解
- 擊的解釋 擊 (擊) ī 敲打,或做類似敲打的動作:擊打。擊鼓。擊中(恘 )。擊破。擊斃。擊水(.拍打水面;.指遊泳)。旁敲側擊。 攻打:擊敗。擊毀。打擊。聲東擊西。 碰,接觸:撞擊。目擊。肩摩毂(?)擊(亦作
- 缽的解釋 缽 (鉢) ō 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制的器具:缽子。飯缽。茶缽。乳缽(研藥使成細末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擊缽”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存在差異:
一、現代引申義(源于佛教意象)
- 字面解析
- 擊:敲打、碰撞,如「擊鼓」「目擊」
- 缽:原指僧侶使用的食器,後引申為容器或象征性器物
- 引申含義
比喻對不正當行為(如權力濫用、腐敗等)進行公開且廣泛的批評或譴責,類似敲擊佛缽般引發強烈反響。例如:「媒體對官員受賄事件擊缽式報道,引發社會熱議。」
二、古代文學典故(“擊缽催詩”)
- 起源
源自南朝蕭文琰以擊缽限時作詩的典故,後發展為文人雅集限韻賦詩的活動形式。
- 含義
指限時完成詩歌創作,或形容文思敏捷。例如:「詩社成員擊缽聯句,各展才情。」
使用建議
-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第一種引申義,表達公開批評;
- 涉及古典文學時需注意第二種典故義,避免混淆。
- 拼音為jī bō(注音:ㄐㄧ ㄅㄛ)。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擊缽
擊缽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或比喻某人舉止或言行特别奇怪、古怪或激動。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钅”和“勺”,總計有10畫。
擊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佛教傳統。佛教寺廟中會有專門的法音隊,負責在特定的儀式或宗教活動中敲擊缽著,這種特殊的擊打聲起到了提醒、警示或引導的作用。
在繁體字中,擊缽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形狀上與簡體字相似。
在古代,有關擊缽的記載可以追溯到《禮記·樂記篇》中。在禮儀方面,擊缽也被廣泛應用,例如在重大宴會或莊重的儀式中,擊缽可以作為一個信號,告知參與者進行下一個環節或動作。
例句:
1. 他生氣地把碗摔在地上,擊缽一樣的聲音在屋子裡回蕩。
2. 她的打扮和行為總是那麼離奇,每次見到她都有種被擊缽的感覺。
組詞:敲擊、警示、激動、異樣。
近義詞:古怪、怪異、奇特。
反義詞:平凡、正常、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