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通信方式互相唱和的詩作。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在舟中接到 福敬齋 、 孫補山 兩公相、 和希齋 大司空、 惠瑤圃 中丞見懷詩劄,情文雙至。”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與杜甫在詩歌上的交往》:“詩既是‘寄’給 李白 的,足證他們之間已經有詩劄來往。”
"詩劄"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兩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詩"指詩歌文體,"劄"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牒也",本指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後引申為書信。二字組合可理解為"以詩為劄",即用詩歌形式書寫的信函。這種文體常見于古代文人交往,《文心雕龍·書記》載"詳總書體,本在盡言",說明詩劄兼具詩歌審美與書信功能。
二、詞源發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漢語大詞典》引陸遊《老學庵筆記》"與友人詩劄往來",指詩人間以詩歌代替常規書信的交流方式。明清時期特指裝訂成冊的詩稿,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錄的《東林詩劄》即指詩集彙編。
三、相關概念辨析 與"詩簡"的區别在于:《古代文學術語辭典》指出"詩簡"側重傳遞載體(竹筒),而"詩劄"強調文體特征。現代應用中,該詞多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如中華書局《全唐詩》校注本中,常用"詩劄"指代未收錄入正集的詩人往來詩作。
“詩劄”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通過書信形式互相唱詩作,常見于古代文人交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詩劄”由“詩”與“劄”組合而成:
“詩劄”是古代文學交流的重要載體,融合了詩歌藝術與書信文化,反映了文人群體獨特的創作與社交方式。
哀拯白袍霸陵岸半格詩半氣保納報喜不報憂側理丞轄叱駡出胸出學挫鍼蹙圮大概齊丁徭端慧風煙逢遭估計古已有之駭浪皇器虎伥魂驚魄落交作金眸金印記救焚拯溺就閑軍分稛載糧重菱形抹殺磨算男大須婚霓騎膀胱偏精硗硗氣冷青棂柔麻三拳兩腳神女廟設移衰服俟分司馬昭之心四閑胎諱韬韫條令通天徹地土滿嵬崔威淩下死羲皇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