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鬓絲的意思、鬓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鬓絲的解釋

亦作“鬂絲”。鬓發。 唐 李商隱 《贈司勳杜十三員外》詩:“心鐵已從幹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 明 李标 《寄懷無塵上人》詩:“蒲柳先衰感鬢絲,孤蹤不定益凄其。” 清 陶窳 《冬草》詩:“世态看蓬轉,孤心感髩絲。” 清 徐曼仙 《漫成》詩:“白到鬂絲羞鏡影,紅多血淚浣衣塵。” 戴望舒 《霜花》詩:“我靜觀我鬓絲的零落,于是我迎來你所裝點之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鬓絲,指人鬓角處的頭發,尤其常用于文學作品中特指白發,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1. 字面解釋
    鬓指太陽穴兩側靠近耳朵的頭發區域,而“絲”以纖細形态比喻頭發,特指白發。例如杜牧詩句“今日鬓絲禅榻畔”,即以“絲”暗喻白發,表現歲月流逝的意象。

  2. 文學意象
    鬓絲常與年華老去、人生感慨相關聯:

    • 白發的象征:如韋莊《鑷白》中“漸至雪千莖”,用“絲”到“雪”的轉化強化衰老主題。
    • 孤寂與漂泊:李商隱“鬓絲休歎雪霜垂”、李标“孤蹤不定益凄其”,均以鬓絲烘托心境。
  3. 文化語境擴展
    在詩詞中,鬓絲常與其他意象結合,如“茶煙輕揚落花風”,通過鬓絲與禅榻、茶煙的對比,營造出世事滄桑的意境。

  4. 其他用法
    部分文獻中,鬓絲亦可泛指鬓發,如“鬓絲飄逸”形容發質柔順,但此用法相對少見。

“鬓絲”一詞承載了豐富的文化意蘊,核心仍圍繞鬓角白發展開,成為古典文學中表達時間流逝與情感寄托的重要符號。更多例證可參考《詞綜》及唐代詩人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鬓絲》這個詞是指太陽穴旁邊的細軟頭發,常用以形容人的發際。下面是關于該詞的相關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鬓絲》這個詞的部首是髟(發絲部首),它的拆分和部首構成是 鬼 + 髟。根據外形,它的總筆畫數為14劃。

來源:

《鬓絲》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用來描述男女的發際。它是根據人們頭發生長的位置和形态來命名的。

繁體:

《鬓絲》的繁體字是「鬢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鬓絲」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明确定論。不同文獻和古籍中的寫法各有不同,常見的寫法有「鬓絲」和「鬢絲」。

例句:

1. 他俊朗的面龐上有幾縷斑白的鬓絲,顯得成熟而有魅力。

2. 她用發夾把掉落的鬓絲整理好,恢複了整潔的形象。

組詞:

常見的與《鬓絲》相關的組詞有:斑白鬓絲、稀疏鬓絲、垂至鬓絲。

近義詞:

與《鬓絲》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發際、鬓角。

反義詞:

與《鬓絲》意義相反的詞語不太常見,但可以用無鬓來形容完全沒有鬓絲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