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事物的盛衰變化或行為的出處進退。《易·剝》:“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莊子·秋水》:“消息盈虛,終則有始。”《金史·杜時昂傳》:“消息盈虛,循環無端。” 清 黃師瓊 《題謝梅莊侍禦軍中學<易>圖》詩:“願君進退持以正,消息盈虛任卷舒。”亦作“ 消息盈沖 ”。 漢 蔡邕 《釋誨》:“時行則行,時止則止,消息盈沖,取諸天紀。”
“消息盈虛”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成語,主要描述事物的盛衰變化或行為的進退規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事物發展過程中消長、盛衰的自然規律,或人在行為處事時的進退取舍。其中“消息”指消減與增長,“盈虛”指滿盈與空虛,合起來強調動态平衡的循環過程。
2. 詞源與經典引用
3. 結構與用法
4. 哲學内涵
該成語蘊含中國古代哲學中的辯證思維,強調觀察事物需關注其動态變化,而非靜止狀态。如《莊子》所言,理解盈虛之道可使人“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周易》《莊子》及相關注釋文獻。
《消息盈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消息多而不實際、不真實。它形象地描述了虛假消息在社會中流傳廣泛,而真實的消息卻很少的現象。
《消息盈虛》的拆分部首是讠(讠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語言相關的意思)。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7。
《消息盈虛》最早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這個成語描述了社會上流傳的虛假、不真實的消息,帶有一個批判社會謠言的意味。
《消息盈虛》的繁體字為「消息盈虛」。
在古時候,「盈」的上方會寫一個「爽」字,而「虛」則是由「虍」和「虍」組成的。
他宣稱自己擁有令人驚歎的内幕消息,然而經過核實後發現隻是《消息盈虛》,并沒有可信度。
消息滿天飛、消息靈通、消息秘密。
謠言、虛假消息、言過其實。
真話、實事求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