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貪夫徇財的意思、貪夫徇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貪夫徇財的解釋

貪財的人為財利送命。《鹖冠子·世兵》:“烈士徇名,貪夫徇財,至博不給,知時何羞。”《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貪夫徇財兮,烈士徇名。”亦作“ 貪夫狥財 ”。 唐 李商隱 《太倉箴》:“貪夫狥財,有死無二;禦黠馬銜,不得不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貪夫徇財是一個漢語成語,本義指貪財之人為了錢財不惜性命,引申為對物質利益的過度追求導緻喪失原則或生命危險。該成語最早見于漢代賈誼的《鵩鳥賦》,原文作“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其中“殉”與“徇”通假,均含“為……而死”的語義内核。

從構詞法分析:“貪夫”由形容詞“貪”(貪婪)與名詞“夫”(人)組成偏正結構,特指貪欲強烈者;“徇”為動詞,甲骨文字形呈人墜入陷阱狀,引申為犧牲、屈從;“財”指代貨币、珍寶等物質財富。三者組合形成主謂賓結構,完整呈現“人為財亡”的行為邏輯鍊。

該成語的語義演變體現三個層面:1.行為動機——強調貪婪本性的驅動作用,《後漢書·蔡邕傳》注引《莊子》稱“貪財而取慰”;2.行為代價——明代宋濂在《龍門子凝道記》中警示“徇財者必以財而亡身”;3.價值批判——清代《增廣賢文》通過“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形成道德對比,确立儒家義利觀的價值取向。

現代漢語使用中常作謂語或定語,如:“反腐紀錄片揭示貪夫徇財者的堕落軌迹”“須警惕貪夫徇財思維侵蝕商業倫理”。其近義表述有“人為財死”“利令智昏”,反義表述則包括“淡泊明志”“仗義疏財”。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3. 朱祖延《漢語成語辭海》
  4. 許嘉璐《古代漢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貪夫徇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出處

  1. 最早見于戰國時期《鹖冠子·世兵》:“烈士徇名,貪夫徇財,至博不給,知時何羞。”
  2. 漢代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亦引用此句,進一步傳播了成語的寓意。

用法與例句

近義詞

延伸理解

該成語通過對比“烈士徇名”與“貪夫徇財”,強調不同價值觀的極端表現,側面反映了古人重義輕利的思想傾向。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鳌鼻阿茲特克文化八段錦抱衾裯變獄标題音樂出室道令紙大事不糊塗餌松福業蜉蝣撼大樹感唏高谿更成公務車乖貳漢賦合群輝容寋鄂檢縛教務家羽謯娽節葺金翅扇經緯天地禁障曠世逸才勞動改造臨危下石臨陣磨刀琉球群島碌碌騾馬店眉頭一縱,計上心來秘樂盤行枇沐七泉契義人厄散小人掃墓望喪森索紗冠深明大義神注時出詩劇衰衰殊策縮聚所向無敵貪兵貪忌陶世托底鄉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