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賡揚 ”。謂飛揚輕舉連續而歌。《平山冷燕》第二回:“但天子至尊,九重穆穆,即《國風》居三百之首,然絶不敢入于《雅》《頌》者,賡揚固自有體也。”《清史稿·樂志四》:“險闢 蠶叢 歸指掌,決勝廟謨長。凱聲競奏,《喜起》賡颺。” 姚華 《論文後編·源流》:“《書》本史也,而載賡颺之詞,其流為《詩》。”
以下是“赓飏”的詳細解釋:
“赓飏”指飛揚輕舉、連續而歌,多用于形容頌揚或詩歌唱場景,帶有延續、傳頌的意象。例如《平山冷燕》中提到:“赓揚固自有體也”,強調頌歌的獨特形式。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對傳統文脈的延續,如“赓飏文化”“赓飏詩風”等。
如需進一步探究詞源或典籍引用,可查閱《平山冷燕》《清史稿》等原文(搜索結果源自-3)。
赓飏(gēng y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赓”和“飏”兩個字組成。
“赓”的部首是貝,總共有11劃;“飏”的部首是風,總共有12劃。
“赓飏”一詞的來源不太明确,它可能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指人的才華或事物的靈動飄逸;另一種解釋是指風助長或事物迅猛崛起。
赓飏的繁體字是「賡颺」。
古時候,赓飏的寫法略有不同。赓寫作「賡」,飏寫作「颺」。
1. 他的才華赓飏,深受大家的贊賞。
2. 這個城市的經濟在過去幾年裡一直飛速赓飏。
赓飏可以與其他字組合形成不同的詞語,例如:赓續、飏逸。
近義詞:才華橫溢、靈動飄逸
反義詞:平庸、無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