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盞的意思、燈盞的詳細解釋
燈盞的解釋
[oil lamp] 油燈總稱
詳細解釋
(1).燈椀。《儒林外史》第六回:“你是為那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
(2).油燈。亦泛指燈。 元 無名氏 《鎖魔鏡》第二折:“我做妖魔一百箇眼,箇箇眼似亮燈盞。” 秦牧 《長街燈語》:“如果不是講燈光的強度和光源的樣式,而是指各種燈盞的形狀,那麼,大建築内部,燈的型式,更夠得上說是‘百花齊放’了。”
(3).《舊唐書·楊绾傳》:“ 綰 生聰惠,年四歲,處羣從之中,敏識過人。嘗夜宴親賓,各舉坐中物以四聲呼之,諸賓未言, 綰 應聲指鐵燈樹曰:‘燈盞柄曲。’衆鹹異之。”後遂以“燈盞”為兒童聰穎善詩律之典故。 清 錢謙益 《贈夏童子端哥》詩:“燈盞調聲病,棋枰喻國工。”
詞語分解
- 燈的解釋 燈 (燈) ē 照明的器具:電燈。路燈。燈火(泛指亮的燈)。燈語(通訊方法之一)。燈标。 其它用途的發光、發熱裝置:紅綠燈。指示燈。酒精燈。 裝飾張挂的彩燈:燈節。燈市。河燈。冰燈。 筆畫數:; 部
- 盞的解釋 盞 (盞) ǎ 小杯子:酒盞。茶盞。把盞。 指油燈盛油的淺盆:燈盞。 量詞,指燈:一盞燈。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燈盞是中國傳統照明器具的統稱,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燈盞是古代油燈的總稱,通常由油盞、托柱和承盤三部分構成。主體呈碗形,直徑約二市寸(約6.6厘米),高一市寸(約3.3厘米),中央有圓柱形燈芯座,用于放置燈草或棉線燈芯。
二、曆史演變
- 材質發展:東漢時期青瓷燈盞逐漸取代青銅燈具,六朝時期結構定型。三國西晉越窯青瓷燈盞常以熊形裝飾托柱,南朝則流行高托柱且無足的造型。
- 民間工藝:除瓷制外,還有用豆面、玉米面蒸制的“面燈盞”(俗稱燈馍),凹窩盛油并内置燈芯,多見于民俗活動。
三、文化意涵
《舊唐書》記載楊绾幼年指鐵燈樹稱“燈盞柄曲”,後成為兒童聰慧善詩律的典故。清代《儒林外史》中“兩莖燈草”的描寫,則凸顯了其日常使用細節。
四、文學與語言
在古漢語中,“燈盞”既可指具體器物,也作為詩詞意象,如元雜劇形容妖魔之眼“似亮燈盞”,現代作家秦牧則以“百花齊放”比喻多樣燈型。
注:如需完整曆史形制圖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燈盞》一詞的意思
「燈盞」這個詞指的是一種用于放置燈芯的容器,常見于古代的油燈。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上部是蓋子,下部是燈座。蓋子可以打開,以方便添油和點燃燈芯。在舊時代,人們使用燈盞來照明。
拆分部首和筆畫
「燈盞」這個詞的部首是「火」(huǒ),由兩個筆畫組成。
來源與繁體字
「燈盞」一詞的來源很早,最早見于東漢時期的文獻。這個詞的繁體字是「燈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燈盞」這個詞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在古代通行的古文字中,「燈」字是由「火」和「登」兩個部分組成,「登」表示火焰的升起。而「盞」字由「皿」和「展」兩個部分組成,表示用于放置燈芯的容器。
例句
1. 奶奶小心地點燃了燈盞,房間頓時明亮了。
2. 今晚無論如何也得準備好燈盞,這個地方晚上一片漆黑。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組詞:燈盞之類的詞組暫時沒有與之相關的組詞。
- 近義詞:燈台、燈籠、燭台。
- 反義詞:燈盞沒有特定的反義詞,但可以與滅燈、熄滅等詞進行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