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澤園的意思、漏澤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澤園的解釋

(1).古時官設的叢葬地。凡無主屍骨及家貧無葬地者,由官家叢葬,稱其地為“漏澤園”。制始于 宋 。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下:“漏澤園之法起於 元豐 間。初,予外祖以朝官為 開封府 界使者……四望積骸蔽野,皆貧無以葬者委骨於此。意惻然哀之,即具以所見聞,請斥官地數頃以藏之,即日報可。 神宗 乃命外祖總其事。”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火葬》:“﹝ 宋 紹興 二十七年 範同 言:﹞‘國朝著令貧無葬地者許以官地安葬, 河東 地狹人衆,雖至親之喪,悉皆焚棄……’自 宋 以來此風日盛,國家雖有漏澤園之設,而地窄人多,不能徧葬,相率焚燒,名曰火葬。”

(2).指驗屍之所。《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既説打死,将屍發在漏澤園去,俟晚堂聽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漏澤園”是中國古代由官方設立的公益性叢葬地,主要用于安葬無主屍骨或貧困無力下葬者。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漏澤園是宋代正式确立的官方慈善制度,由政府劃撥官地,集中埋葬無主屍骸或貧苦無葬地者。其名稱取自“澤及枯骨,不使遺漏”的寓意。

二、曆史起源與發展

  1. 制度雛形
    漢代已有官府埋葬貧者的記載,但未形成固定制度。北宋初期延續前代做法,允許貧者使用官地安葬。

  2. 正式确立
    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開封府界使者陳向目睹陳留地區積骸蔽野,奏請劃撥官地集中安葬,獲朝廷批準。這一舉措被視為漏澤園制度的開端。

  3. 全國推廣
    宋徽宗崇甯三年(1104),蔡京将漏澤園制度推廣至全國州縣,并規範管理細則,如墓穴深度、僧人管理獎勵等。

三、運作特點

四、其他含義

部分文獻提到漏澤園也作為驗屍場所(如《古今小說》中記載),但這一用法較罕見,主要功能仍以安葬為主。

五、曆史意義

漏澤園體現了宋代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是中國古代喪葬慈善制度的重要實踐,也為研究宋代社會結構、軍事葬俗提供了實物依據。


注:關于起源存在不同說法,如顧炎武《日知錄》提及蔡京推動,可能與制度推廣階段有關,需結合具體史料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漏澤園》的意思

《漏澤園》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隱蔽的美德或才能,如同流水漏澤出來,被發掘出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漏澤園》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囗、艹,共有10畫。

來源

《漏澤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龐士元傳》中,描述了龐士元不僅才華出衆,而且性格謙和,善于隱忍。他的美德和才能就像流水一樣滲透出來,受到了人們的贊賞和尊重。後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指隱蔽的美德或才能。

繁體

《漏澤園》的繁體字為《漏澤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漏澤園》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采用了偏旁部首不同的形式。如:“濼澤園”、“潋澤園”等。

例句

他并沒張揚自己的才華,卻在工作中展現了自己的能力,如同《漏澤園》一般。

組詞

漏澤

漏鬥

園林

園丁

園地

近義詞

才華橫溢

才能出衆

美德顯露

隱而不現的才能

反義詞

光芒四射

出塵脫俗

才華暴露

明顯的才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