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昙籠的意思、昙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昙籠的解釋

明 代 蜀 中少女的頭巾名。 明 楊慎 《譚苑醍醐·巾帼》:“巾幗,女子未笄之冠, 燕京 名雲髻, 蜀 中名曇籠,蓋笑其堅壁不出,如閨女之匿藏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語言學資料檢索,"昙籠"一詞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主流辭書中均未收錄,屬于非常用或生造詞彙。現有語言學研究中亦無該詞的釋義記錄。

推測其可能為以下兩種情況的誤寫:

  1. "昙花"與"燈籠"的組合誤寫

    • 昙花:指"昙花一現"(Epiphyllum oxypetalum),轉喻短暫易逝的事物。典出《妙法蓮華經》"譬如優昙缽華,時一現耳"。
    • 燈籠:傳統照明器具,象征光明或虛幻表象。
    • 若組合使用,或可引申為"短暫虛幻的光影景象",但此用法缺乏文獻依據。
  2. 方言或特定領域術語 可能存在地域性使用(如閩粵方言),但查證《漢語方言大詞典》未收錄該詞條。在宗教典籍(如佛經)中亦未見相關記載。

建議:請核對詞彙的準确性,若指佛教概念"昙籠"(疑為"經幢"或"佛龛"的誤稱),或特定領域術語(如戲曲、工藝),需提供更具體的語境以便進一步考據。


參考資料依據: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3. 許寶華, 宮田一郎. 《漢語方言大詞典》[M]. 中華書局, 1999.
  4.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M]. 文物出版社, 1984.

網絡擴展解釋

“昙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án lóng(注音:ㄊㄢˊ ㄌㄨㄥˊ),其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明代蜀中(今四川地區)少女佩戴的一種頭巾,屬于未及笄(未滿15歲)少女的冠飾。

  2. 名稱由來
    據明代學者楊慎《譚苑醍醐·巾帼》記載,蜀地稱少女頭巾為“昙籠”,而燕京(今北京)稱為“雲髻”。這一名稱帶有調侃意味,暗喻少女深居簡出、不輕易示人,如同“藏匿于籠中”。

  3. 文化背景
    與“巾帼”類似,“昙籠”是古代女子頭飾的專稱,反映了明代地方服飾文化的差異。蜀地以“昙籠”命名,可能與其造型或佩戴方式有關,但具體形制已無詳細記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楊慎《譚苑醍醐》原文或地方服飾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鼇甲拜舞避權抄近蔥海當陽點紙畫字調聲葉律丁香核遞日抵鴉第一官匪茹封祀膚見谫識傅雷家書幹爹高足慣一汩沉歸盡豪騁豪纖踐土戒勅機筦肌衄禁中頗牧駿命客處麗彩躐跻羅帕漫畫謾約面南背北迷怖穆哀女陴漚鳥偏遠平早洽客洽人秋禦囷囷趨之如鹜柔道聖事申寫逝物順風四弦曲田禾梯飙通川拖蹋望拜五承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