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笙詩 ”。《詩經·小雅》中《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篇佚詩的合稱。這六篇詩都已亡佚,在《儀禮·燕禮》中其曲都以笙吹奏,故名。
六笙詩是《詩經·小雅》中六篇有曲無辭的佚詩,包括《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其特點如下:
基本定義
六笙詩又稱“笙詩”,因在《儀禮·燕禮》等禮儀場合中用笙演奏而得名。這六篇詩僅有曲調而無具體文字内容,屬于有聲無辭的純音樂,推測為古代禮儀配樂。
功能與用途
主要用于周代鄉飲酒禮和燕禮,配合其他詩歌演奏,形成“一歌一吹”的儀式形式。其主題多與孝道、德行相關,如《南陔》象征孝子之養,《白華》喻君臣相成。
曆史記載與争議
宋代鄭樵《通志》提到“古者絲竹,有譜無辭”,說明其音樂性特征。關于亡佚原因,學界推測或因口傳失傳,或本無文字僅存曲譜。
後世影響
現代有創作者以六笙詩為題進行文學再創作(如2025年《笙詩計劃》作品),通過賦詩重現古意。
六笙詩是《詩經》中獨特的音樂篇章,雖文本失傳,但其禮儀功能與藝術形式反映了周代禮樂文化,并為後世文學創作提供靈感。
《六笙詩》是指一種古代的音樂藝術形式。它源于中國古代,以笙為主要樂器,以創作詩稿為基礎。它融合了音樂和文學的藝術元素,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六笙詩》的拆分部首為“八”和“心”,分别位于開頭和中間。它的筆畫總數為16畫。
《六笙詩》這個詞的來源始終圍繞古代音樂藝術與詩歌創作的結合。據傳,它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的文學著作中,被用來形容一種特定的音樂形式。
《六笙詩》的繁體字為「六笙詩」。
在古時候,「六笙詩」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多樣化,常見的寫法有「六笙詩」、「六聲詩」等。
1. 他以《六笙詩》融彙了音樂和詩歌的韻律之美。
2. 這首《六笙詩》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組詞:笙曲、笙歌、笙音、詩歌、音樂。
近義詞:笙詩、笛詩、琴詩、箫詩。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