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兄的意思、外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兄的解釋

(1).表兄。《後漢書·來歙傳》:“ 君叔 雖單車遠使,而陛下之外兄也。” 李賢 注:“ 光武 之姑子,故曰外兄也。”按, 君叔 ,字 歙 。《隋書·皇甫績傳》:“ 績 三歲而孤,為外祖 韋孝寬 鞠養。嘗與諸外兄博奕, 孝寬 以其惰業,督以嚴訓,愍 績 孤幼,特捨之。” 唐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獻上仆射相公》:“弱植叨華族,衰門倚外兄。”

(2).指同母異父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兄是漢語中對特定親屬關系的古稱,指同母異父的兄長,即與自己母親相同但父親不同的年長男性親屬。這一稱謂源于古代宗法制度對血緣關系的細緻區分,強調母系血緣的聯繫。

詳細釋義

  1. 核心定義

    在傳統親屬稱謂中,“外兄”特指由母親改嫁或母親在不同婚姻中所生的兒子,且其年齡長于自己。區别于同父同母的“胞兄”(親兄)或父系家族的“從兄”(堂兄),其血緣紐帶僅通過母親建立。例如《辭源》釋為:“同母異父之兄。”

  2. 構詞邏輯

    • “外”:表示血緣關系通過母系延伸,與父系宗族(“内親”)相對,如“外甥”“外孫”均屬此類。
    • “兄”:指代年齡長于自己的男性同輩。

      組合後凸顯“母系血緣中的年長男性”這一核心特征。

  3. 曆史語境與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魏晉至明清文獻,反映古人對複雜親屬關系的精準表述。如《北史·序傳》載李延壽自述家世:“(李)大師與(李)延壽二子,即外兄弟也。”此處指李大師與李延壽為同母異父兄弟關系。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亦辨析:“外兄弟,謂姑舅之子……然古稱同母異父者為外兄弟。”說明其與表親(姑舅之子)的差異。

  4. 現代定位

    隨着宗法制度瓦解和親屬稱謂簡化,“外兄”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被“同母異父的哥哥”等描述性短語替代,成為曆史詞。但其作為文化載體,仍見于古典文獻研究與方言調查中。


參考資料來源

  1.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3冊,第2567頁。
  2. 《北史·序傳》(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一百,第3342頁。
  3. 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卷二十四“外兄弟”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冊,第1375頁。

網絡擴展解釋

“外兄”是古代漢語中的親屬稱謂,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 表兄
    指母親家族中的兄弟或姑姑的兒子。例如《後漢書·來歙傳》記載:“君叔雖單車遠使,而陛下之外兄也。” 李賢注中明确提到,因來歙是漢光武帝劉秀姑姑的兒子,故稱“外兄”。唐代李商隱的詩句“衰門倚外兄”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2. 同母異父的兄長
    部分文獻指出,“外兄”也可指同母但不同父親的兄弟。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親屬關系的複雜性,但實際文獻例證較少。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後漢書》《隋書》等權威史料及詞典定義,其他低權威性網頁内容已作篩選。

别人正在浏覽...

晻然罷箸必方壁爐璧緯不慆長袖齒少心鋭春望雌蜂大阍丹屏悼龀盜名暗世颠茄巅崖釣璜公抵噓惇睦敷英擱手诟唧官布光譽酣酡皓發鶴立雞群滑賊矯絜介詞接待站集體主義卡鐄考級淪蕩汒若面館明據民和年稔母臨暖吹遣紀秦鑒全交賞奇析疑紳商什篇時澤石主俗機榻床苔錦潭濑銅梗穩約響震鹹溜溜祆主心腹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