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春柳嫩條。因柳芽初生為嫩黃色,故稱。 元 趙孟頫 《贈相者》詩:“樓前山色橫翠靄,湖上柳黃飛亂鸎。”
(2).顔色名。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寫像訣》:“凡調合服飾器用顔色者……柳黃,用粉入三緑标,并少藤黃合。”《紅樓夢》第三五回:“ 寳玉 道:‘松花色配什麼?’ 鶯兒 道:‘松花配桃紅……蔥緑、柳黃可倒還雅緻。’”
“柳黃”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綜合了文學意象與色彩描述:
自然意象:指春柳的嫩條
因初生柳芽呈嫩黃色而得名,常用于描繪早春景色。例如元代趙孟頫詩句“湖上柳黃飛亂鸎”,以及李白“宮柳黃金枝”的描寫,均以“柳黃”渲染春意盎然的畫面。
傳統色彩名:淺黃色調
屬于中國傳統色系,接近初生柳芽的嫩黃。明代《辍耕錄》記載其調色方法為“用粉入三緑标,并少藤黃合”;《紅樓夢》中也提到“蔥綠、柳黃”搭配的雅緻感。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柳黃”為灌木植物(如、6描述),但此釋義多見于植物學領域,日常語境中較少使用。若需進一步了解植物特性,建議查閱專業植物圖鑒。
《柳黃》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漢語拼音為liǔ huá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柳樹的顔色,特指柳樹生長的早春時節柳枝發出的黃綠色。
《柳黃》由兩個漢字組成:柳(liǔ)和黃(huáng)。
柳這個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8個筆畫。
黃這個字的部首是色,總共有11個筆畫。
《柳黃》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追溯,但柳樹的顔色給人以春天的感覺,所以有了這個詞來形容柳樹早春的顔色。
在繁體字中,柳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基礎形狀和現代漢字相似,但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古時候的柳字寫法中,第二個字形的筆畫比較繁複,橫向延伸的線條更長,整體顯得稍微更加複雜。
1. 春風吹過,院子裡的柳黃婆娑地搖曳着。
2. 一抹柳黃,點亮了整個山谷。
3. 柳黃的顔色讓人感覺仿佛到了春天的懷抱。
柳黃沒有常見的組詞,但可以通過柳字和黃字來進行組詞。
例如:
柳樹、柳枝、柳葉、黃金、黃昏、黃色等
近義詞:柳綠、柳翠
反義詞:枯黃、枯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