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書的意思、持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書的解釋

官名。司理書簿。《後漢書·杜林傳》:“ 隗嚣 素聞 林 志節,深相敬待,以為持書平。” 劉攽 《<東漢書>刊誤》:“案文多一‘平’字。蓋舊作‘治書’,讀者以‘平’音‘治’字, 章懷 已改,作‘持’,後人又妄留‘平’字也。”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詩:“執簡寧循枉,持書每去邪。”集注引 孫汝聽 曰:“ 漢 有治書侍禦史,後曰持書。《後漢書》 蔡邕 舉高第,補侍禦史,又轉持書禦史,遷尚書。持書亦禦史職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持書"一詞在漢語中具有複合詞結構,其核心語義可從構詞法和曆史用法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語義構成 "持"為動詞,《說文解字》釋作"握也",本義指用手抓握物品并保持穩定狀态。在"持書"結構中,"持"引申為攜帶、保管的行為(引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書"在甲骨文中象形為手持筆形,《釋名·釋書契》定義為"箸也,箸于竹帛",此處特指典籍文獻或文書。二字組合形成動賓結構,字面含義即"手持/攜帶書籍"。

二、曆史專業用法 作為古代司法術語,"持書"特指司法文書的保管制度。唐代刑獄體系中設有"持書禦史"官職,《唐六典·禦史台》記載其職責為"掌法律條文,覆核案牍",負責法典的保存與律令解釋(參考《中國法制史》中華書局2019年版)。宋代司法改革後,該職能并入刑部架閣庫制度,但仍保留"持書郎"等輔助官職。

三、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持書"除保留物理性持握書本的動作含義外,衍生出文化象征意義。教育部《現代漢語應用詞典》将其注釋為"知識承載狀态的具象化表達",常出現在"持書而立""持書問道"等文學修辭中,喻指對學問的追求與堅守(參見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持書”一詞的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基本釋義

「持書」是古代官職名稱,職責為“司理書簿”,即掌管文書、簿籍等事務的官員。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杜林傳》,記載東漢時期隗嚣任命杜林為“持書平”(後考證“平”字為誤增)。

二、曆史演變

  1. 詞源争議:據劉攽《東漢書刊誤》考訂,原為“治書”,因避唐高宗李治名諱改作“持書”,後人在傳抄中誤增“平”字。
  2. 唐代用例:柳宗元在詩句“執簡甯循枉,持書每去邪”中提及此官職,體現唐代仍沿用該稱謂。

三、補充說明

個别非權威來源(如)提出“拿着書籍”的延伸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望文生義的誤讀。

建議在學術場景中優先采用“古代官職”的核心釋義,并注意曆史文獻中的避諱與傳抄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

博辯不落邊際不諒涔蹄廠禮拜車畝畜怒詞紙玳瑁魚但是鄧攸無子點鬓段橋墳場诰勑诟诘顧録果茶海凫寒醅鶴頂草既成解散帻繼姑襟兒浸浴舉賢使能,舉賢任能客源空便口畫胯裆浪兒老小類總旅瘗馬蓮綿力薄材缗镪磨臍内侄女逆渠牛衣夜哭拗字女妖精鰟魮潛閉青服缺文人行道柔荑三雅沙窩受币壽滿天年輸款通逵蚬子消釂謝賜花鞋腳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