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述職的意思、述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述職的解釋

(1) [report]∶古時諸侯向天子陳述職守

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孟子·梁惠王》

(2) [report in person the performance of one's official duties]∶派駐外國或外地的官員回來向主管部門彙報工作情況

回國述職

詳細解釋

(1).諸侯向天子陳述職守。《孟子·梁惠王下》:“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币,所以述職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論》:“諸侯述職,必以山川為主。”

(2).指外任官員向朝廷陳述職守。 唐 柳宗元 《送幸南容歸使聯句》詩序:“南聘天朝,相禮述職,公卿多其儀。” 清 林則徐 《緻龔自珍書》:“月前述職在都,碌碌軟塵,刻無暇晷。” 徐興業 《金瓯缺》第一章一:“ 馬擴 不日将回京述職,借此因緣,卿可與他痛叙舊情。”

(3).今泛指向主管部門陳述彙報工作情況。

(4).供職;就職。《淮南子·主術訓》:“羣臣公正,莫敢為邪,百官述職,務緻其公迹也。”《北史·崔楷傳》:“ 楷 将之州,人鹹勸單身述職。 楷 曰:‘單身赴任,朝廷謂吾有進退之計,将士又誰肯固志?’遂闔家赴州。” 宋 司馬光 《為文丞相許州謝上表》:“陛下察其愚衷,必非緣飾,愍其孤迹,易緻怨憎,俾述職於近藩,得免譏於屍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述職”的漢語釋義與演變解析

“述職”在漢語中為動詞,其核心含義指任職者向主管或上級陳述職責履行情況,包含彙報、總結、接受評議三重語義層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該詞多用于官員或職場場景,如“領導幹部述職”“員工年度述職”等。

從詞源考據,“述職”最早見于周代文獻,本義為諸侯向天子陳述封地治理狀況。《孟子·梁惠王下》記載“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強調其政治彙報屬性。古代述職具有強制性,如《左傳》提及“小有述職,大有巡功”,說明述職是維系中央集權的重要制度。

現代語義擴展後,述職涵蓋兩類場景:

  1. 行政體系:公務員或管理人員定期彙報工作成效,例如《黨政領導幹部考核工作條例》規定的述職述廉制度;
  2. 企業管理:員工通過書面或口頭形式總結階段性任務,如企業績效考核中的述職答辯環節。

構詞法層面,“述”為陳述、叙述,“職”指職務、職責,二字組合凸顯“基于崗位責任進行系統性說明”的特征。該詞在語用中常與“報告”“評議”“考核”形成固定搭配,例如“述職報告需包含數據支撐與問題反思”(《新華公文寫作》)。

網絡擴展解釋

“述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ù zhí,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場景下有細微差異,但核心都是指彙報履職情況。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演變

  1. 古代含義:
    最初指諸侯向周天子陳述職守,彙報封地治理情況(《孟子·梁惠王下》)。例如:“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強調對分内職責的總結。

  2. 現代含義:
    泛指下級向上級彙報工作,常見于政府、企事業單位。内容涵蓋職責履行、成果、問題及改進方向()。


二、核心要素

  1. 對象:

    • 古代:諸侯對天子。
    • 現代:下級對上級或公衆(如幹部述職、企業員工述職)()。
  2. 内容:

    • 履職情況:工作成果、任務完成度。
    • 問題與不足:自我剖析及改進方向。
    • 未來規劃:目标設定與實施路徑()。
  3. 性質:
    兼具總結性(回顧過去)和反饋性(接受評價),是組織管理中的考核機制()。


三、現代述職的“五個維度”

根據管理實踐,現代述職需體現():


四、形式與作用


五、示例與應用


如需更完整的背景或實例,可參考《孟子·梁惠王下》等古籍,或現代管理類文獻(來源:-5、7、10)。

别人正在浏覽...

拜爵北貝本趣辨達辯要冰榭彼時蟬弁澄夐尺箋遲日曠久大幹電子表頂敬度内飯豆範銅奮襼篙梢宮樂廣譬曲谕關懷荷繦纥石烈遑怠花月緣篲筱鹘伶聲嗽降責嘉羞叩廬壘七追齋龍虵鹵潟夢中眄視命爵蘑菰蕈拈斤播兩驽鉛平安醮钤記乾鈞啓瀹騎者善墜善甲厲兵十連石硯失諸交臂嘶戰算進粟文駝價完稿晚造瓦塼無偏無頗香菌曉梵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