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春的意思、八月春的詳細解釋
八月春的解釋
(1).秋海棠的别名。 元 伊世珍 《嫏嬛記》卷中:“《採蘭雜誌》:昔有婦人,思所歡不見,恆灑淚於北牆之下。後灑處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婦面,其葉正緑反紅。秋開,名曰‘斷腸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也。”
(2).竹根的别稱。《海錄碎事·草木》引 宋 釋 贊甯 《竹譜》:“竹根曰鞭,以鞭行時,八月為春,二三月為秋。凡百穀皆以始生為春,熟成為秋也。”
詞語分解
- 八的解釋 八 ā 數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八月春”是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秋海棠的别稱
- 來源典故
據元代伊世珍《嫏嬛記》記載,傳說曾有女子因思念未歸的戀人,在北牆下落淚,淚水浸潤處生長出一種花草。其花色嬌媚如女子面容,葉面綠而背面紅,秋季開花,故得名“斷腸花”或“八月春”。
- 植物特征
秋海棠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色豔麗、葉形柔美,常被賦予相思、離别等情感象征。
二、竹根的别稱
- 命名緣由
宋代贊甯《竹譜》中提到,竹根(竹鞭)在農曆八月開始萌發新芽,古人将此時視為竹的“春季”,因此稱竹根為“八月春”。
- 生長特性
竹根在八月進入生長期,與多數植物春季生長的規律不同,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細膩觀察。
“八月春”既承載了秋海棠的凄美傳說,也反映了竹類植物的獨特生長習性,展現了漢語詞彙中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八月春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意為八月份像春天一樣的天氣。按照筆畫和部首拆分,八月春共有15個筆畫,其中“八”是一個單獨的部首,表示數字“八”,“月”是天幹地支中的一個月份,“春”是一個常見的漢字,由“日”和“秦”組成。
在繁體字中,“八月春”仍然保持相同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八月春的基本形狀和組成仍然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八月春,陽光明媚,萬物勃發。
2. 這裡的氣候很奇特,八月春般溫暖。
一些與八月春相關的組詞有:
1. 八月天:指八月份的天氣或景象。
2. 春天:指一年四季中的春季,也可以泛指美好的事物。
近義詞:八月日子、八月天氣(指八月份的天氣)
反義詞:冬天(與春季相對的季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