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月春的意思、八月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月春的解釋

(1).秋海棠的别名。 元 伊世珍 《嫏嬛記》卷中:“《採蘭雜誌》:昔有婦人,思所歡不見,恆灑淚於北牆之下。後灑處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婦面,其葉正緑反紅。秋開,名曰‘斷腸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也。”

(2).竹根的别稱。《海錄碎事·草木》引 宋 釋 贊甯 《竹譜》:“竹根曰鞭,以鞭行時,八月為春,二三月為秋。凡百穀皆以始生為春,熟成為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八月春是中國傳統農曆中對特定植物的雅稱,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植物學釋義 八月春是秋海棠(學名:Begonia grandis)的别稱,因其花期集中在農曆七月至八月(公曆8-9月),此時雖值夏秋交替,但花朵繁盛如春日景象而得名。該植物特征為草本莖、卵形葉互生,花分雌雄同株,常見粉白、紅色等淺色系花瓣,多生長于濕潤陰涼處。明代《群芳譜》載:“秋海棠,一名八月春,花色粉白,葉下紅筋,宜陰濕,畏日灼。”

二、文化意象 在文學語境中,八月春常被賦予特殊寓意。清代《廣群芳譜》将其與季節更疊相聯繫,比喻時光流轉中的美好暫駐。部分地方民俗中,人們取其“秋日綻春華”的特性,寄托對生命輪回的哲思,如江南地區有“七月流火,八月懷春”的諺語。

三、詞源考證 該稱謂最早見于南宋詩詞,後逐漸成為秋海棠的通行别稱。現代《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其作為秋海棠異名的詞條屬性,并引元代《農書》為證:“秋海棠俗呼八月春,蓋謂其花時近中秋而豔似春芳。”

注:本文參考資料包括《中國植物志》電子版(frps.eflora.cn)、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群芳譜》影印本、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線上數據庫等學術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八月春”是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秋海棠的别稱

  1. 來源典故
    據元代伊世珍《嫏嬛記》記載,傳說曾有女子因思念未歸的戀人,在北牆下落淚,淚水浸潤處生長出一種花草。其花色嬌媚如女子面容,葉面綠而背面紅,秋季開花,故得名“斷腸花”或“八月春”。
  2. 植物特征
    秋海棠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色豔麗、葉形柔美,常被賦予相思、離别等情感象征。

二、竹根的别稱

  1. 命名緣由
    宋代贊甯《竹譜》中提到,竹根(竹鞭)在農曆八月開始萌發新芽,古人将此時視為竹的“春季”,因此稱竹根為“八月春”。
  2. 生長特性
    竹根在八月進入生長期,與多數植物春季生長的規律不同,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細膩觀察。

“八月春”既承載了秋海棠的凄美傳說,也反映了竹類植物的獨特生長習性,展現了漢語詞彙中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

碑額比先必修課不以為然城門樓宸筵敕牓吃館子沖擊傳飯典列掉尾釘铛頂漿的證東阿東羅馬帝國洞燭其奸頓食腐穢夫徒幹本亘古奇聞工人階級狗命寡虞閨牖蝦蟆子何常黃兒米環食溷浸踐汙家生孩子極崇機筦咭咭刮刮叽叽哇哇闌夕略知一二露見洛澗路無拾遺脈脈相通難止泥車瓦狗排班嗆咕青羅帶桑柔三面商搉攝固素鱗通辨壝埒誣玷銜箠輱轲鞋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