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捍城的意思、捍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捍城的解釋

護衛城池。《商君書·賞刑》:“千乘之國,若有捍城者,攻将淩其城。” 宋 蘇轼 《賜諸路屯駐諸員寮等初冬衣襖都敕》:“爰念捍城之勞,普均挾纊之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捍城

釋義

“捍城”為古漢語複合詞,由“捍”(捍衛、保衛)與“城”(城池)組合而成,本義指守衛城池,引申為防禦要地或保護疆土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強調通過軍事或戰略手段抵禦外敵入侵,保障領土安全。


一、詞義解析

  1. 字源考據

    • 捍:本義為抵禦、防護。《說文解字》注:“捍,忮也”,指以武力抵抗外侵。
    • 城:古代指城牆或軍事據點,《說文》釋為“以盛民也”,後衍化為軍事防禦象征。

      兩字結合凸顯“以武力屏障護守疆域”的軍事概念。

  2. 曆史語境中的用法

    該詞多見于史書及兵家文獻,如:

    《新唐書·李勣傳》載:“勣築烽戍,捍城隴右。”

    此處指李勣在隴右地區修築軍事設施,鞏固邊防。


二、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明确釋義為:“守衛城池;泛指防禦要地”,并引《宋史·兵志》:“邊将捍城,當以死守。”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2年,第7卷,第1083頁。

  2. 《辭源》(修訂本)

    釋“捍”為“抵禦”,“捍城”即“衛城”,強調其軍事防禦屬性。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426頁。

  3. 古代兵書用例

    《武經總要·守城篇》雲:“捍城之要,在于積粟繕甲,據險而守。”

    來源:北宋官修軍事典籍,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年。


三、語義演變與引申


四、相關概念辨析


結論

“捍城”作為曆史軍事術語,其權威釋義需依托古代文獻及權威辭書。其核心始終圍繞“以武力屏障護衛疆土”,現代引申義則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捍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護衛城池,勇敢抵禦外敵入侵。其中“捍”表示抵禦、抵擋,“城”指城池,整體強調堅守防禦的意志。

二、字詞解析

三、古籍出處

  1. 《商君書·賞刑》記載:“千乘之國,若有捍城者,攻将淩其城”,說明軍事防禦中“捍城”的重要性。
  2. 宋代蘇轼在诏令中提及“捍城之勞”,體現對守城将士的褒獎。

四、現代引申 現可用于比喻堅守原則或保護關鍵事物,如“科學工作者為真理捍城”。

五、相關成語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商君書》、蘇轼文獻及現代詞典釋義,覆蓋軍事防禦本義與抽象化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按捺不下暗室欺心半拆辯口利舌筆底下比屋而封才操財殚力竭燦亮槎沫承衰螭鬽魍魉淳博出祖黕黑盜位釣車鼎食鳴鐘東牀姣婿斷場惡臉犯邊符禳府廨诟谇亨人侯家黃樓黃牛三峽節端金華洞金磚決竭客曹麗明六省淪昧呂仙翁廟像南渡糯稻跑外淺顯傾刻青貯全福壽宂膚入用商官身後蕭條施禦數珠泰上堂顔通攝頭重腳輕推敲軘車跣足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