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梳妝打扮。 宋 柳永 《定風波》詞:“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則為這鏡兒昏,我可也難梳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6*九回:“這裡姨媽招呼着和少奶奶重新梳裹已畢。”
(2).指男子梳發并裹巾帻。 宋 米芾 《畫史》:“客至,即言‘容梳裹’。乃去皮冠,梳髮角加後以入幞頭巾子中,篦約髮,乃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梳裹漢語 快速查詢。
“梳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對頭發的梳理和整體儀容的整理,常見于女性日常裝扮的描述。例如:
指男性梳理頭發并用巾帻(古代頭巾)包裹發髻的儀容整理方式。例如: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其核心意義均圍繞“通過梳理和包裹完成儀容整理”,性别差異體現在具體操作對象(女性妝容/男性頭巾)上。
《梳裹》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用梳子整理頭發,并将頭發束起來,包裹成發髻的動作。
《梳裹》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衣,其中木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意思,衣表示與衣物相關的意思。它包含了12個筆畫。
《梳裹》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周禮·地官》中有“春水梳裹”的描述。在古代,梳裹是女子的一種常見的發型,在婚禮、隆重場合或需要整齊發型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
《梳裹》的繁體字為「梳裹」。
根據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梳裹》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梳裹」。
1. 她每天早上都會仔細梳裹頭發,讓發型整潔美觀。
2. 在古代,女子們常常将頭發梳裹成發髻,顯得莊重大方。
1. 梳子(shū zi):用于梳理頭發的工具。
2. 頭發(tóu fā):生長在人類頭部的毛發。
3. 發髻(fà jì):将頭發梳起來束成形狀的發型。
1. 修整(xiū zhěng):整理、打理。
2. 調理(tiáo lǐ):修飾、打理。
1. 散發(sàn fā):散亂、松散的頭發。
2. 亂發(luàn fā):沒有經過整理或束起的頭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