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犁庭掃穴”。謂徹底摧毀敵對勢力。語本《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犂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宋 陸遊 《上殿劄子》之二:“朝廷若未有深入遠讨犁庭掃穴之意……則賦於民者,必有可輕之理。” 清 錢謙益 《謝象三五十壽序》:“好談兵事,往往集餘邸中,相與清夜置酒,明燈促坐,扼腕奮臂,談犂庭掃穴之舉。” 柳亞子 《車中感賦》詩:“指日新都傳捷報,犁庭掃穴縛元兇。”亦省作“ 犂庭 ”。 明 吳昜 《少保戚公繼光》詩:“計伸犁庭威,十萬環偏廂。”《明史·廣西土司傳三·廣東瓊州府》:“ 成化 間,副使 塗棐 設計犁掃,漸就編差。” 高旭 《哭張伯純先生》詩:“犂庭夙抱感精靈,赢得他年照汗青。”
“犂庭掃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í tíng sǎo xué,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原意為犁平敵人的庭院,掃蕩其巢穴,比喻徹底摧毀敵對勢力。其核心強調以強力手段根除敵方根基,不留後患。
源自《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闾,郡縣而置之。” 此句描述漢朝對匈奴的軍事行動,意圖通過徹底摧毀其軍政中心(“庭”指匈奴祭祀及決策地)實現長期控制。
該成語存在異體寫法,如“犁庭掃穴”“埽穴犂庭”(見清代王闿運《陳夷務疏》),含義均一緻。
多用于形容軍事、政治或競争中對對手的徹底打擊。例如:“此次反壟斷調查直指企業核心,堪稱商界的犂庭掃穴。”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原文或陸遊、陳毅的相關作品。
《犂庭掃穴》是一個成語,意為挖掘家族庭院、清除家族内外的惡勢力,使家族重獲安定和平。這個成語比喻除惡務盡、掃除内外矛盾,使家庭和諧圓滿。
《犂庭掃穴》這個成語的部首和筆畫拆分如下:
犂(犭+田,7畫)
庭(廣+廷,10畫)
掃(扌+彐+少,9畫)
穴(穴,5畫)
《犂庭掃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有近3000年曆史的古代文化。它來源于《詩經·大雅·蕩》篇:“犂之扈矣,庭維舍矣,掃我徑矣,適無虞矣。”這句詩的意思是:家族中除惡務盡,家庭庭院幹淨整潔,清除了前進道路上的猛獸,安全無虞。
《犂庭掃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鋤庭掃穴」。
古時候《犂庭掃穴》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意思相同。
他一家為了犂庭掃穴,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排查和清除家族内外的不良分子。
- 安庭(安定的庭院) - 琴庭(讀書的庭院) - 斑庭(有斑點的庭院) - 院掃(院子打掃) - 家犬(家庭中的狗)
平安歸庭、清理門戶、清除垢病、洗雪冤罪
扶持擁護、寬恕容忍、納賢薦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