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廬江 、 九江 二郡的并稱。《晉書·文苑傳·伏滔》:“ 光武 連兵於 肥 舒 , 魏祖 馳馬於 蘄 苦 ,而 廬 九 之間流溺兵兇者十而七八焉。”《文選·陸倕<石阙銘>》:“折簡而禽 廬 九 ,傳檄以下 湘 羅 。” 李善 注:“ 廬 ,廬 江 ; 九 , 九江 ;二郡名也。”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官名地名從省》:“﹝六朝人﹞稱 廬江 、 九江 為 廬 九 。”
“廬九”是古代中國兩個郡的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廬九(拼音:lú jiǔ)指廬江郡與九江郡的合稱,屬于曆史地理名詞。該詞多見于六朝至清代的文獻中,用于簡化表達兩郡名稱。
起源與使用
六朝時期(如晉代)文人常以“廬九”代指廬江、九江二郡,例如:
清代考證
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指出,六朝人習慣将廬江、九江簡稱為“廬九”,反映了古代地名縮寫的常見現象。
該詞現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或古籍注解中,用于指代漢代至南北朝時期的兩大行政區域。
“廬九”是古代廬江郡與九江郡的合稱,屬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地理簡稱,需結合文獻理解其具體含義。
《廬九》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廬九》是一個典籍名字,指的是廬山文獻《廬山譜牒》九子之一。
《廬九》這個詞由廬字和九字組成。其中,“廬”字是由“廣”和“彡”組成,總共有7個筆畫;“九”字是由“乚”和“丿”組成,總共有2個筆畫。
《廬九》一詞來自于廬山文獻《廬山譜牒》九子之中的一部分,用于描述其中一份文獻的名稱。
《廬九》的繁體字為「廬九」。
在古代,字形有所不同。《廬九》的古字形為「」。
他在研究《廬九》時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曆史資料。
組詞:廬山、廬山文獻、廬山譜牒。
近義詞:廬七、廬八、廬十。
反義詞:非廬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