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禮儀謹慎。《左傳·昭公四年》:“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為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
“慎禮”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慎禮”由“慎”(謹慎、小心)和“禮”(禮節、禮儀)組成,字面意為慎重地對待禮儀,強調在人際交往或政治場合中保持謹慎态度,體現對他人的尊重。例如《左傳》中提到:“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即提醒君主在獲得諸侯擁護後要特别注意禮儀規範。
“慎禮”不僅體現個人修養,還暗含一種處世哲學,即通過謹慎的态度維護社會秩序和人際關系和諧。例如現代語境中,可形容在正式場合(如商務會談、外交活動)中注重禮節細節的行為。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的完整釋義。
慎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慎是拆分後的部首,而禮是另一個漢字。慎的部首是心,表示與心情、内心等相關的含義,如小心、謹慎。禮的部首是礻,代表與禮儀、禮貌等有關的意義。
慎的筆畫數是10畫,而禮的筆畫數是5畫。慎字的三種繁體寫法是慎、愼、蜃,而禮字的繁體寫法是禮。
慎禮一詞出自《周易·彖傳》:“慎言之,臨之以行而不告,曰慎神之敬也,故稱‘慎言’。慎行之,進之以禮而不告,曰‘慎行’。進德之,稽之以禮而不告,曰‘慎德’。”從這個出處可以看出,慎禮是指謹言慎行、注重禮儀的意思。
在古時候,慎的字形與現在稍有不同。早期寫作“愼”,形狀類似于“爯”。古時候人們認為慎字與心有關,所以它的字形由心旁和其他筆畫組成。禮的字形比較固定,沒有太大變化。
例如,我們可以用慎禮兩字來組成其他詞語,如慎重、慎思、慎獨等。這些詞語都帶有謹慎、遵循禮儀的意味。
慎禮的近義詞有謹言慎行、注重禮儀等。而慎禮的反義詞則是魯莽和不拘禮法。
總之,慎禮是一個表示謹慎、注重禮儀的詞語。它的字形、來源和意義都體現了古人對于言行舉止的重視,是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價值觀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