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身名俱滅。《東周列國志》第三六回:“今日為 公孫枝 所誘,死於 王城 ,身名俱敗,豈不哀哉!”《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就因這兩個字上誤事,幾乎弄得身名俱敗,骨肉淪亡。”
“身名俱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解釋
二、出處與用法
三、例句與語境
四、近義詞
總結
該成語多用于警示性語境,提醒人謹慎言行以避免雙重災難。如需更多用例,可參考《東周列國志》等古典文獻。
“身名俱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僅名聲壞,連自身的情況也陷入困境,形容一個人信譽受損,同時遭遇身敗名裂的困境。
“身名俱敗”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身”、“名”、“俱”、“敗”四個字。其中,“身”部分含有7畫,“名”部分含有6畫,“俱”部分含有6畫,“敗”部分含有8畫。
“身名俱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漢武故事》中。在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名叫陳平的賢臣,因被人陷害而身敗名裂。此後,這個成語就開始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名聲垮掉,同時處境也很困難。
“身名俱敗”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為「身名俱敗」。
在古時候,漢字“敗”的寫法為“敗”,而其他字的寫法并無太大變化。
他曾經是這個行業的翹楚,但由于一次丑聞,如今“身名俱敗”。
組成“身名俱敗”的四個字也可以分别與其他字組成不同的詞語,如:“身心俱康”、“名副其實”、“完敗”等。
與“身名俱敗”意思相近的成語包括“聲名狼藉”、“名譽掃地”等。
與“身名俱敗”意思相反的成語包括“身價百倍”、“聲名顯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