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骊山墓的意思、骊山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骊山墓的解釋

指 秦始皇 墓。其址在 骊山 之下,故稱。 宋 張耒 《冬日放言》詩之十九:“不憂 驪山 墓,回首遭發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骊山墓,特指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因其位于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骊山北麓而得名。以下是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骊山墓即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的陵寝。其名稱直接來源于地理位置——骊山北麓的封土墓葬群,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帝王陵墓之一。

二、核心構成

  1. 地理位置

    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以東的骊山腳下,南倚骊山,北臨渭水,風水格局符合古代“依山傍水”的葬制理念 。

  2. 墓主身份

    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開創者,其陵墓象征秦帝國的至高權威。

  3. 規模與結構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穿三泉,下銅而緻椁”,地宮深達地下30餘米,外圍有内外兩重夯土城垣,占地面積約56.25平方公裡 。

三、曆史稱謂考據

四、考古與文化遺産

  1. 陪葬系統

    已發掘的陪葬坑包括:

    • 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模拟秦軍陣布局。
    • 銅車馬坑:出土青銅馬車,工藝代表先秦冶金巅峰 。
  2. 世界遺産地位

    1987年,秦始皇陵(含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确認為全球重要的考古遺産 。

五、權威文獻佐證


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骊山墓”的釋義條目
  2. 國家文物局《秦始皇陵保護規劃》
  3. 王學理《秦始皇陵研究》(科學出版社)
  4.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官網考古簡報
  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檔案(ID: 441)

網絡擴展解釋

骊山墓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陵墓,其核心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義

骊山墓即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寝,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臨渭水,地理位置險要且規模宏大。其名稱源于骊山的地理位置,陵墓依山而建,故稱“骊山墓”。

二、建造背景與規模

  1. 建造時間:始于公元前247年(秦始皇13歲即位時),曆時39年,至秦二世時期才基本完工。
  2. 工程耗費:征發全國刑徒、奴隸及工匠約70餘萬人,動用北山石料、巴蜀木材等資源,工程浩大。據記載,陵墓“穿三泉,下銅而緻椁”,地宮深度達穿三層地下水。
  3. 結構特點:
    • 陵冢原高約50丈(現殘高46米),呈覆鬥形,底部周長1410米,頂部面積249.6平方米。
    • 地宮内模拟天文地理,以水銀為江河湖海,穹頂鑲夜明珠象征星辰,并設機關弩箭防盜。

三、曆史與文化意義

  1. 帝王權威象征:秦始皇希望通過陵墓延續生前的權力,其奢華的陪葬品(如兵馬俑)和宏大的布局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觀念。
  2. 社會矛盾激化:修建陵墓導緻民怨沸騰,成為秦末農民起義(如陳勝、吳廣起義)的導火索之一。
  3. 考古價值:1974年發現的兵馬俑坑是骊山墓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了秦代軍事、藝術與科技水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

四、相關文獻記載

《史記》詳細描述了骊山墓的内部構造,如“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等,後世文學作品(如宋人張耒詩)也多次提及。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史料《史記·秦始皇本紀》或考古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慠弄被褐懷珠北鄰邊萌不方便草偃廛閈逞強稱能陳衍沖刺楚珪初世誕馬大治動彈斷案獨出妒嫉二仲幹擾芉蔗格不相入谷米鼓餒旗靡哈達沆浪含孕薨奄煌榮揮涕獲沒虎子建立健黠交迫靜物巾韈進賢用能卡尺留戀沒準兒沐雨梳風濃缛傩逐皮黃千一淇奧柔白儒紳傷弓詩犯石雲絲絲邆睒聞誦文燭嗚呼武家子烏鴉嘴銷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