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淇澳 ”。1. 淇水 彎曲處。《詩·衛風·淇奧》:“瞻彼 淇 奧,緑竹猗猗。” 毛 傳:“奧,隈也。” 晉 左思 《魏都賦》:“南瞻 淇 澳,則緑竹純茂。”《宋書·謝靈運傳》:“蔑 上林 與 淇 澳,驗東南之所遺。” 明 張景 《飛丸記·發迹鋤強》:“ 淇 澳萬竿修,弄紗窗碎影揉,敲風聲徹篔簹岫。”一說,為二水名。 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衛風·淇奧》:“《正義》引 陸璣 疏雲:‘ 淇 奧 二水名。’《釋文》引《草木疏》曰:‘ 奧 亦水名。’ 劉昭 《郡國志》注引《博物志》雲:‘有 奧水 流入 淇水 。’”
(2).《詩·衛風·淇奧序》:“《淇奧》美 武公 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於 周 。”舊時常用以稱頌輔佐國政的人。《左傳·昭公二年》:“自 齊 聘於 衛 , 衛侯 享之。 北宮文子 賦《淇奧》。” 杜預 注:“言 宣子 有 武公 之德。”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平章生日丁卯》詞:“壽過 磻溪 ,德如《淇澳》,進了丹書作《抑》詩。” 明 何景明 《栖鳳亭》詩:“至今遺愛思 萊公 ,萬古看詩想《淇澳》。”
“淇奧”是源自《詩經》的古典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字面釋義
“淇”指淇水(今河南淇河),“奧”(音yù,同“隩”)指水岸彎曲處。因此,“淇奧”本義為淇水蜿蜒的河岸地帶。如《詩經·衛風·淇奧》首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描繪了淇水岸邊綠竹茂盛的景象。
《詩經》中的象征意義
該詩以“淇奧”起興,通過切磋琢磨玉石的過程(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君子修身進德的過程。詩中贊美了衛武公的品德,因此“淇奧”逐漸成為贊頌賢德君子的代稱,如《左傳》記載諸侯賦《淇奧》以喻賢臣。
讀音與通假
“奧”在此處讀作yù,通“隩”,與常見讀音ào不同。該讀音在《詩經》注疏中明确标注,現代漢語詞典亦沿用此音。
文化延伸
常見誤讀說明
需注意與成語“淇奧”(qí ào,形容文章深奧)區分,後者為現代衍生用法,權威性較低,建議優先依據《詩經》原義理解。
“淇奧”既是地理概念,更是中華文化中“君子如玉”的精神符號,體現了古典文學中自然景觀與人文品格的深度融合。
《淇奧》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它常用來形容某種景色或感覺。
《淇奧》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奧(奧)。在漢字中,水部通常表示與水相關的含義。
根據《說文解字》,《淇奧》一詞共有15個筆畫。
《淇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中的一句話:“淇水出河南中陽縣祝阿者。”
在繁體字中,淇字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較大的變化。但在《淇奧》這個詞上,其字形并沒有太大改變。
1. 這個湖的水清澈見底,真是《淇奧》之美。
2. 山頂的日出給人一種《淇奧》的感覺。
與《淇奧》相關的組詞有:淇水、青淇、奧秘等。
近義詞:美麗、秀麗、優美。
反義詞:污濁、繁雜、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