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淇澳 ”。1. 淇水 彎曲處。《詩·衛風·淇奧》:“瞻彼 淇 奧,緑竹猗猗。” 毛 傳:“奧,隈也。” 晉 左思 《魏都賦》:“南瞻 淇 澳,則緑竹純茂。”《宋書·謝靈運傳》:“蔑 上林 與 淇 澳,驗東南之所遺。” 明 張景 《飛丸記·發迹鋤強》:“ 淇 澳萬竿修,弄紗窗碎影揉,敲風聲徹篔簹岫。”一說,為二水名。 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衛風·淇奧》:“《正義》引 陸璣 疏雲:‘ 淇 奧 二水名。’《釋文》引《草木疏》曰:‘ 奧 亦水名。’ 劉昭 《郡國志》注引《博物志》雲:‘有 奧水 流入 淇水 。’”
(2).《詩·衛風·淇奧序》:“《淇奧》美 武公 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於 周 。”舊時常用以稱頌輔佐國政的人。《左傳·昭公二年》:“自 齊 聘於 衛 , 衛侯 享之。 北宮文子 賦《淇奧》。” 杜預 注:“言 宣子 有 武公 之德。”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平章生日丁卯》詞:“壽過 磻溪 ,德如《淇澳》,進了丹書作《抑》詩。” 明 何景明 《栖鳳亭》詩:“至今遺愛思 萊公 ,萬古看詩想《淇澳》。”
淇奧(qí y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源自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以下是詳細解釋:
本義與地理指向
“淇”指淇水,即今河南省北部的淇河;“奧”通“隩”(yù),意為河流彎曲處。故“淇奧”字面指淇水岸邊的彎曲地帶。該詞最早見于《詩經·衛風·淇奧》,開篇“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描繪了淇水之濱竹林蔥郁的景象。
《詩經》中的象征意義
在《淇奧》一詩中,以淇水邊的綠竹起興,通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比喻,贊頌君子端莊謙遜、學問精深的品德。後世因此将“淇奧”引申為修養深厚的賢德之士的代稱,成為儒家文化中君子人格的經典意象。
權威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淇奧”有兩層釋義:
《古代漢語詞典》亦強調其“贊美有文采、有修養的君子”的引申義。
現代使用場景
當代語言使用中,“淇奧”主要出現于學術研究、文學創作及文化評論領域,用以喻指高尚品德或深厚學養。例如:“其風骨猶似淇奧之竹”即贊譽某人如《詩經》所詠的君子般德才兼備。
參考資料來源:
“淇奧”是源自《詩經》的古典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字面釋義
“淇”指淇水(今河南淇河),“奧”(音yù,同“隩”)指水岸彎曲處。因此,“淇奧”本義為淇水蜿蜒的河岸地帶。如《詩經·衛風·淇奧》首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描繪了淇水岸邊綠竹茂盛的景象。
《詩經》中的象征意義
該詩以“淇奧”起興,通過切磋琢磨玉石的過程(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君子修身進德的過程。詩中贊美了衛武公的品德,因此“淇奧”逐漸成為贊頌賢德君子的代稱,如《左傳》記載諸侯賦《淇奧》以喻賢臣。
讀音與通假
“奧”在此處讀作yù,通“隩”,與常見讀音ào不同。該讀音在《詩經》注疏中明确标注,現代漢語詞典亦沿用此音。
文化延伸
常見誤讀說明
需注意與成語“淇奧”(qí ào,形容文章深奧)區分,後者為現代衍生用法,權威性較低,建議優先依據《詩經》原義理解。
“淇奧”既是地理概念,更是中華文化中“君子如玉”的精神符號,體現了古典文學中自然景觀與人文品格的深度融合。
阿練寶管鳪衣冊正成踴齒錄春白地藂祠辏況得這電隕掉書袋吊災耋民放心解體伏奏孤都棍虎故态複萌賀儀猴子戶曹參軍減縮焦杯瘕疝鶄莊金石絲竹謹志籍帳浚渫渴骥空頭漢淚潮隸古林子留言立行陋庸密谏名古屋命酌孽塵蹑腳蹑手配嫁賠送貧弊破涕為笑舢闆設泭市權水钹寺院綏爰他人外設湘君竹小韻罅穴邪哆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