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過箭傷的鳥,聽到拉弓開弦的聲音也害怕。比喻經過禍患,心有餘悸。 唐 杜甫 《歸雁》詩之二:“傷弓流落羽,行斷不堪聞。”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當是時,執政者皆歎息 魯公 傷弓,故慮患之深也。”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楹聯賸語》:“ 鶴 ( 趙鶴 )政尚嚴厲,所至考校生員,多所罷黜…… 鶴 去,以 貴溪 江潮 代之。 潮 亦風裁澟然。生員之傷弓者猶畏之。”參見“ 傷弓之鳥 ”。
“傷弓”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和具體用法分析:
根據的記載,“傷弓”原指受過箭傷的鳥,聽到拉弓聲也會驚恐,比喻因經曆禍患而心有餘悸。此義項源自:
提到“傷弓”指過度用力導緻弓弦斷裂,比喻做事超出承受能力而自損。此說法更接近字面意義,可能與部分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用法相關,但未見于主流古籍。
《傷弓》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射箭時因用力過猛或長時間持弓而造成手臂、肩膀等部位的疼痛或傷害。
《傷弓》這個詞由“夂”、“弓”兩個部首組成,它有7個筆畫。
《傷弓》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别》,其中寫道:“傷弦雖展青原質,傷弓不複惜朱絲。”意即表達了練習射箭的人經過長時間鍛煉後,手臂疼痛卻毫不在乎的意念。
《傷弓》在繁體字中寫作「傷弓」。
在古代漢字中,傷弓的寫法與現代字略有不同。弓字由兩個丿組成,與現代的一丶一十相比略有不同。
1. 他每天都練習射箭,因而手臂經常感到傷弓。
2. 他傷弓之後,決定給手臂休息幾天,避免進一步造成傷害。
3. 他針對傷弓問題咨詢了專業的射箭教練,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
傷口、傷痛、弓箭、練弓、射箭
射傷、傷痛、疼痛、傷害
長樂、舒適、健康、無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