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墓的意思、骊山墓的详细解释
骊山墓的解释
指 秦始皇 墓。其址在 骊山 之下,故称。 宋 张耒 《冬日放言》诗之十九:“不忧 驪山 墓,回首遭发掘。”
词语分解
- 骊的解释 骊 (驪) í 纯黑色的马。 传说中黑色的龙:骊珠。 并列:“骊驾四鹿”。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骊山墓,特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因其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而得名。以下是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骊山墓即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的陵寝。其名称直接来源于地理位置——骊山北麓的封土墓葬群,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帝王陵墓之一。
二、核心构成
- 地理位置
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东的骊山脚下,南倚骊山,北临渭水,风水格局符合古代“依山傍水”的葬制理念 。
- 墓主身份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其陵墓象征秦帝国的至高权威。
- 规模与结构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地宫深达地下30余米,外围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占地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 。
三、历史称谓考据
- “骊山园”:汉代文献(如《汉书》)称其为“骊山园”,强调其陵园属性。
- “丽山”:秦代原名“丽山”,因骊山古称“丽山”,后演变为“骊山” 。
四、考古与文化遗产
- 陪葬系统
已发掘的陪葬坑包括:
- 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模拟秦军阵布局。
- 铜车马坑:出土青铜马车,工艺代表先秦冶金巅峰 。
- 世界遗产地位
1987年,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确认为全球重要的考古遗产 。
五、权威文献佐证
- 《史记》:司马迁详细记载陵墓修建过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描述已被现代物探技术部分验证。
- 《汉旧仪》:汉代典籍提及陵墓工程“役使七十余万人”,历时39年建成。
- 学术研究: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等专著系统论证其建筑形制与历史价值 。
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骊山墓”的释义条目
- 国家文物局《秦始皇陵保护规划》
- 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科学出版社)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官网考古简报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档案(ID: 441)
网络扩展解释
骊山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陵墓,其核心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
骊山墓即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寝,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理位置险要且规模宏大。其名称源于骊山的地理位置,陵墓依山而建,故称“骊山墓”。
二、建造背景与规模
- 建造时间:始于公元前247年(秦始皇13岁即位时),历时39年,至秦二世时期才基本完工。
- 工程耗费:征发全国刑徒、奴隶及工匠约70余万人,动用北山石料、巴蜀木材等资源,工程浩大。据记载,陵墓“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地宫深度达穿三层地下水。
- 结构特点:
- 陵冢原高约50丈(现残高46米),呈覆斗形,底部周长1410米,顶部面积249.6平方米。
- 地宫内模拟天文地理,以水银为江河湖海,穹顶镶夜明珠象征星辰,并设机关弩箭防盗。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 帝王权威象征:秦始皇希望通过陵墓延续生前的权力,其奢华的陪葬品(如兵马俑)和宏大的布局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 社会矛盾激化:修建陵墓导致民怨沸腾,成为秦末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之一。
- 考古价值:1974年发现的兵马俑坑是骊山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秦代军事、艺术与科技水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四、相关文献记载
《史记》详细描述了骊山墓的内部构造,如“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等,后世文学作品(如宋人张耒诗)也多次提及。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史料《史记·秦始皇本纪》或考古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挨呲儿白木边茶边上璧彩蚕丛藏盖脣尖舌利错举错紾蹈袭覆辙叠加度恕二京赋方祇凤岭冈坡公了弓兆瑰轶汉帝杏欢悚湖心江娥鉴核筐箧中物蜡虫拦路虎褴襂拦约恋战鲢子辽东归鹤留眎漏气貌是情非没头没尾怕事偏闰千有气闷晴暖染潢骚场商葩沙外视听时症兽舰耍阴谋疏跃颂磬讨分晓天将雄师天津快板屯札纹理无以加小歌罅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