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宏逸的詩文。《後漢書·班固傳下》:“至于 永平 之際,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儀,修袞龍之法服,敷洪藻,信景鑠,揚 世廟 ,正予樂。”
“洪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可綜合如下:
洪藻(hóng zǎo)指宏逸的詩文,多用于形容文章或著述的恢弘華美。該詞帶有文學評價色彩,強調作品在内容與形式上的卓越性。
經典文獻
最早見于《後漢書·班固傳下》:“至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儀,修衮龍之法服,敷洪藻,信景铄,揚世廟,正予樂。”此處“洪藻”指代宏大雅緻的文辭,用于贊頌禮儀制度的完善。
引申應用
後世亦用于評價個人著述。例如《晉書·葛洪傳》稱其著作“載範斯文,永傳洪藻”,意指葛洪的醫學、道家典籍内容廣博且文采斐然,具有傳世價值。
當前搜索結果均來自權威性較低的網頁,建議進一步參考《漢語大詞典》《後漢書》等權威典籍以确認細節。若需更全面的釋義或例證,可查閱相關古籍或專業辭書。
《洪藻》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文章或言辭雄辯華麗,修飾的對象往往是辭章、文辭或書信等。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辭章華美、修辭技巧熟練的文章。
洪(氵+共,水旁共字底)藻(艹+曶,艹為草字頭,曶為曰字旁),共有13個筆畫。
《洪藻》最早見于《後漢書·皇後紀》:“帝即位以後,所幸莫第洪藻,将纂修前世事。”這句話意思是說皇帝即位後,他向富有文辭魅力的人征求意見,以修訂編纂曆史的事情。後來,“洪藻”逐漸演變為表示修辭華麗的文章。
洪藻的繁體字為「洪藻」,閱讀和意思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洪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六朝時期的《玉篇》将洪藻寫作「洪澡」,但意思相同。這反映了漢字的書寫逐漸演變的曆史過程。
他的辭章雄辯華麗,富含洪藻之辭。
洪藻無害、洪藻之辭、辭章洪藻、華麗洪藻。
華麗、辭章華美、修辭華麗。
平淡、寒薄、乏善可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