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濟的意思、理濟的詳細解釋
理濟的解釋
(1).道理通達。《晉書·傅玄傳》:“ 沉 與 玄 書曰:‘省足下所著書,言富理濟。’”
(2).猶言治國濟世。 南朝 宋 無名氏 《宋故臨澧侯劉使君墓志》:“志行貞純,才用理濟。忠勳著於艱時,懃績倡乎泰運。”
詞語分解
- 理的解釋 理 ǐ 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條理。事理。 事物的規律,是非得失的标準,根據:理由。理性。理智。理論。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氣壯。 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
- 濟的解釋 濟 (濟) ì 渡,過河:同舟共濟。 對困苦的人加以幫助:濟世。救濟。赈濟。周濟。接濟。 補益:無濟于事。 濟 (濟) ǐ 〔濟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國河南省,流經山東省入渤海。 (濟) 筆畫數:;
專業解析
理濟的詳細釋義(漢語詞典角度)
“理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單字“理”和“濟”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在典籍中有具體用例。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
-
明理通達,善于處理事務:
- 字義解析:
- 理: 本義指加工玉石(《說文解字》:“理,治玉也。”),引申為條理、道理、事理、治理、管理、理解等含義。在“理濟”中,主要指道理、事理以及處理、治理的能力。
- 濟: 本義指渡河(《說文解字》:“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引申為渡過、成功、完成、救助、有益、幫助等含義。在“理濟”中,主要指成功處理、妥善解決、有益于事。
- 組合義: 指一個人明白事理,通達人情世故,并且具備妥善處理事務、解決問題、使事情得以成功完成的能力。強調其處理事情的智慧、方法和成效。
- 典籍例證:
- 《漢語大詞典》對“理濟”的解釋為:“明于事理,善于措置。” 這個定義精準地概括了該詞的核心。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摯虞述懷,必循規以溫雅,其品藻《流别》,有條理焉……傅玄篇章,義多規鏡;長虞筆奏,世執剛中;并桢幹之實才,非群華之韡萼也。成公子安選賦而時美,夏侯孝若具體而皆微,曹摅清靡于長篇,季鷹辨切于短韻,各其善也。孟陽景陽,才绮而相埒,可謂魯衛之政,兄弟之文也。劉琨雅壯而多風,盧谌情發而理昭,亦遇之于時勢也。” 此處雖未直接出現“理濟”一詞,但“理昭”(道理明晰)可視為“理濟”在文理通達方面的體現。
- 《宋史·食貨志上六》記載赈災措施:“(範)仲淹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在杭州,仁宗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殍殣枕路,是時範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饷,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谕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叙所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 這段記載雖未用“理濟”一詞,但範仲淹在災荒中采取的既符合事理(利用富戶消費帶動經濟)又能有效解決問題(赈濟災民)的措施,正是“理濟”的絕佳體現。
-
(道理、方法)足以解決問題:
- 引申義: 由“明理通達,善于處理”引申,指所持的道理本身是充分的、正确的,足以解釋或解決實際問題;或者所采用的方法是得當的、有效的,能夠達成目标。
- 典籍例證:
- 王陽明《傳習錄》中讨論知行合一、心即理等哲學命題時,強調真正的“知”(理)必須能“行”(濟),即理論必須能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方可稱為真知、至理。例如:“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隻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隻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這種強調理論(理)必須能付諸實踐并取得成效(濟)的思想,與“理濟”一詞強調道理通達且能解決問題的内涵相通。
“理濟”一詞,核心在于“理”與“濟”的結合,強調對事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明理),以及在此基礎之上有效解決問題、達成目标的實踐能力(善濟)。它既可用于形容人的才幹(明于事理,善于措置),也可用于評價理論或方法的有效性(道理充分,方法得當,足以成事)。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在古籍文獻中可見其應用,尤其在評價人物才能或措施成效時。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 (1986). 理濟 [詞條].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可訪問權威線上詞典平台如 漢典 (zdic.net) 查詢該詞條]
- 劉勰. (約501-502). 文心雕龍·才略. [可參考中華書局等權威出版社點校本]
- 脫脫 等. (1345). 宋史·卷一百七十八·志第一百三十一·食貨上六(赈恤). 中華書局點校本.
- 王守仁. (傳習錄). [可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權威出版社點校本,如《王陽明全集》]
網絡擴展解釋
“理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典文獻和現代解釋兩個角度理解:
一、古典文獻中的含義
-
道理通達
指言論或思想邏輯嚴密、條理清晰。例如《晉書·傅玄傳》記載:“沉與玄書曰:‘省足下所著書,言富理濟。’”,這裡強調傅玄的著作内容充實且論述合理。
-
治國濟世
指具備治理國家、匡扶社稷的才能。南朝宋墓志銘《宋故臨澧侯劉使君墓志》提到:“才用理濟,忠勳著於艱時”,形容墓主既有治國之才,又能在危難時建立功勳。
二、現代延伸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理解并救濟他人”,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引申,需注意語境區分。
三、讀音與用法
- 拼音:lǐ jì(注音:ㄌ一ˇ ㄐ一ˋ)
- 詞性:動詞,多用于評價人物的學識或治國能力。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詞義,古典用法以“道理通達”“治國濟世”為主流。
别人正在浏覽...
哀焭刨刀八音匣閉壁清野偪促必修科不移日敕畫鑹子麤丑寸馬豆人村巷打撲獨步飛屋佛心天子浮訛改行自新高菓子茶共鮌怪誕詭奇貫心憨憐橫拖倒扯緩急輕重花項毀宅豁啷啷計價九乳爵號挎包恇眩攬收辌車梁陰露晞馬架子氂纓碼洋門閣螟蝗磐固貧乞普耳前腳後腳切中時弊欽録欺世惑衆任勞蕊珠經上進心說明書鐵中铮铮讬産橢圓偉奇溫李閑望峽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