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持的意思、兢持的詳細解釋
兢持的解釋
矜持,拘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惡分疏》:“ 曹興 之圖畫雖精,終慙誤筆; 殷浩 之兢持太過,翻達空函。” 宋 王禹偁 《求緻仕第一表》:“邇後陛下察以兢持,均其勞逸,連鎮 襄 鄧 ,暫遠 唐 虞 。”
詞語分解
- 兢的解釋 兢 ī 〔兢兢〕小心,謹慎,如“兢兢業業”、“戰戰兢兢”。 筆畫數:; 部首:兒; 筆順編號:
- 持的解釋 持 í 拿着,握住:持筆。持槍。持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持。持久。持操(保持節操)。持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持。持平。持國。持重。持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持身(對待自己)。持盈。持
專業解析
“兢持”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兢持”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側重于形容一種高度謹慎、嚴肅認真的态度或行為狀态。以下從詞義、用法及文化内涵進行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 謹慎持守,嚴肅認真: “兢持”指在行事或對待事物時,始終保持戒懼、恭敬的心态,不敢有絲毫懈怠或輕慢。它強調的是一種内在的自我約束與外在的莊重表現相結合的狀态。
-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該詞常隱含對所承擔責任、所處環境或所處理事務的敬畏感,行動時如同站在深淵邊緣或行走在薄冰之上,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和專注。
二、詞源與結構解析
- “兢” (jīng): 本義為“戒懼”、“小心謹慎”。《說文解字》釋為“兢,兢也。從二克,克亦聲。”段玉裁注:“兢,謂小心戒懼也。”其字形如二人頭頂重物,形象表達戰戰兢兢、謹慎承重的意象。
- “持” (chí): 意為“握”、“執”、“掌管”、“保持”。引申為堅守、維持某種狀态或原則。
- 合成義: “兢”修飾“持”,意為“以極其謹慎的态度去把握、維持或堅守”,整體傳達出一種莊重、敬畏、不敢疏忽的持續狀态。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 形容态度或行為:
- 例:他在處理機密文件時,始終兢持不苟,确保萬無一失。
- 例:面對重大決策,領導者需兢持敬畏之心,充分論證。
- 形容神情或儀态:
- 強調對職責、道義的堅守:
四、文化内涵與權威參考
“兢持”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的“敬”、“慎”精神,與儒家“慎獨”思想相通,體現了對責任、規範、道德的敬畏和自覺遵守。其權威釋義可參考:
- 《漢語大詞典》:明确将“兢持”釋為“謹慎持重;敬慎”。(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 《辭源(修訂本)》:雖未單列“兢持”詞條,但對“兢”的釋義(“戒慎,恐懼”)及“持”的豐富含義(“執,握”;“守,保持”)為其組合提供了堅實基礎。(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
- 古代典籍印證: 雖“兢持”作為固定合成詞多見于後世,但其精神在《詩經》(“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尚書》等典籍中早有體現。
五、現代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兢持”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形容對待重要工作、重大責任或傳統禮儀時應有的莊重、謹慎态度,常見于公文、評論、人物描寫及對傳統美德的闡述中。其使用有助于提升表達的莊重感和文化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
“兢持”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詞義:指“矜持”或“拘謹”,形容人因過分謹慎、克制而顯得不自然的狀态。
- 讀音:拼音為jīng chí(“兢”為第一聲,“持”為第二聲)。
二、詞源與例句
-
古代文獻引用: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惡分疏》中提到:“殷浩之兢持太過,翻達空函”,意為殷浩因過于拘謹,反而導緻書信内容空洞。
- 宋代王禹偁在《求緻仕第一表》中寫道:“陛下察以兢持,均其勞逸”,描述因謹慎克制而調整事務分配。
-
現代解釋:
可引申為因過度在意言行或形式,導緻行為僵硬、缺乏靈活性。例如:“他面對長輩時總是兢持不安,顯得局促。”
三、使用注意
- 語境: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 近義詞:矜持、拘謹、局促。
- 反義詞:灑脫、隨意、率性。
四、補充說明
“兢”字本義為小心謹慎(如“兢兢業業”),與“持”(保持)組合後,更強調因謹慎而産生的克制感。需注意與“矜持”的發音區别(“矜”讀jīn,二者常被混用,但“兢持”更側重行為表現)。
别人正在浏覽...
愛如己出霸朝貝飾崩背不但不甘後人長陵成訓車前八驺啖名登祇地理要素東山屐鍛磨遏絶繁并憤不顧身扶憑趕唱貴弟河馬喝醉,喝醉酒鴻多減動焦山家賊難防積忿九節鞭九冥厥弛空降裈褲鎯頭煉冶禮賓院戾蟲柳箭馬援柱梅蘭芳夢蔔墨辟貘屏暮志蹑球牛童攘敚柔遜身子骨勢友艇子蹄囓外場人外省王職汙萊舞文享殿嫺適小陣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