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援的意思、待援的詳細解釋
待援的解釋
等待援兵;等候援救。 元 郭钰 《感事》詩:“上相出師三月罷,南人待援六年過。” 郭希仁 《從戎紀略》:“ 萬炳南 坐守 鳳翔 待援。”
詞語分解
- 待的解釋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種态度或行為加之于人或事物:對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戲曲小說和現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門,有人來了。 待 ā 停留,逗留,遲延:你
- 援的解釋 援 á 牽引:攀援。援之以手。 幫助,救助:支援。援外。援助。援軍。援救。增援。孤立無援。 引用:援用。援引。援據。 執,持:援筆(拿起筆來寫,如“援援而書”)。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待援”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ài yuán,其核心含義是等待援兵或等待救援,常見于困境中期待外部幫助的情境。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構成:由“待”(等待)和“援”(援助、救援)組合而成,字面意為“等待援助”。
- 權威釋義():
- 軍事場景:指被圍困或處于劣勢時等待援軍支援,如“固守待援”。
- 廣義場景:泛指任何需要外界救助的緊急情況,如自然災害、企業危機等。
出處與用例
-
曆史文獻():
- 元代郭钰《感事》詩:“上相出師三月罷,南人待援六年過。”
描述南方民衆長期等待朝廷救援的境況。
- 近代郭希仁《從戎紀略》:“萬炳南坐守鳳翔待援。”
記載軍隊固守城池等待援兵的曆史事件。
-
現代用例():
- “護衛:也許他們是期待援軍的幫助。”
- “企業待援”可指公司面臨困境時等待政府或資金支持。
使用場景與延伸
- 常見搭配():如“固守待援”,強調在堅守中等待救援。
- 適用情境:
- 戰争中被圍困的軍隊;
- 災害中受困的民衆;
- 經濟危機中的企業或機構。
注意事項
- 與成語的區分:部分資料(如)稱其為成語,但權威典籍(如漢典、百度百科)多将其歸類為普通詞語,實際使用中需結合語境判斷。
- 情感色彩:通常帶有被動、緊迫的意味,暗示自身難以獨立解決問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文獻引用(如、4、6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援,意為等待被援助。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心(表示與思維、感情相關)和手(表示與動作、實際操作相關)。待援共有10畫。
《待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待字的寫法為「態」,援字的寫法為「援」。
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待字在甲骨文時期是用「宀」(表示屋頂)加上「心」的形狀來表達。而援字在甲骨文時期則是由「手」加上「魚」(表示人的手拽動魚的形狀)組成。
這個詞可以在句子中用作動詞或名詞。例如:
1. 我們正在等待援助,希望能盡快得到幫助。
2. 他一直在待援的過程中表現出堅定的信念。
與待援相關的組詞包括:等待、援助、救援。
與待援近義的詞有:期待、盼望、仰仗。
待援的反義詞是:救援、幫助。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