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圍的意思、九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圍的解釋

(1).九州。《詩·商頌·長發》:“帝命式于九圍。” 孔穎達 疏:“謂九州為九圍者,蓋以九分天下,各為九處,規圍然,故謂之九圍也。”《隋書·西域傳·高昌》:“自我皇 隋 ,平一宇宙,化偃九圍,德加四表。” 唐 柳宗元 《祭獨孤氏丈母文》:“名播九圍,望高群士。”《雲笈七籤》卷九六:“咄嗟天地外,九圍皆吾家。”

(2).重圍。 南朝 梁元帝 《祀五相廟》詩:“ 楚 關開六塞, 吳 兵入九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九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指代“九州”(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概念)

  1. 來源與解釋
    最早見于《詩經·商頌·長發》:“帝命式于九圍。” 孔穎達在注疏中解釋為“九州為九圍”,即将天下分為九個區域,形如規整的圓形,故稱“九圍”。
    唐代柳宗元在《祭獨孤氏丈母文》中也用“名播九圍”形容名聲傳遍九州。

  2. 延伸用法
    在道教典籍《雲笈七籤》中,“九圍”被擴展為“天地之外皆為家”的哲學概念。

二、表示“重圍”(軍事上的多重包圍)

  1. 文學化表達
    南朝梁元帝《祀五相廟》詩中有“吳兵入九圍”,以“九圍”比喻密集的軍事包圍。

  2. 現代用法示例
    深圳寶安區的“九圍”作為地名使用,如“聚豪高爾夫球場位于九圍”。但此用法較為特殊,主要基于古義的引申。

“九圍”在古籍中多指九州或重圍,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個别地名保留該詞。如需更完整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詩經》相關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圍(jiǔ wéi)這個詞是指一種古代漢字,并具有以下特征和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九”字的部首是“人”,它代表着人類,常表示數量之多。 - “圍”字的部首是“囗”,它代表四面圍繞,常表示環繞、包圍的意思。 “九圍”的來源和繁體: - “九圍”一詞既有古代書法、篆刻中的書寫形式,又是一種繁體字寫法。 - 該字在古代文字中的使用頻率并不高,現代漢字簡化後,繁體字中的“九圍”已經較少出現。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中,“九圍”字的書寫形式是結構複雜的。 - 它的筆畫較多,包括橫、豎、撇、捺等多種基本筆畫,需要一定的筆畫順序和技巧來書寫。 例句: - 這座城市由九圍的高山環繞。 - 他細心地畫出了九圍字的每一筆。 組詞: - 圍攻、圍牆、圍繞、包圍等。 近義詞: - 圍繞、環繞、包圍等。 反義詞: - 解圍、解封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