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秉的意思、杓秉的詳細解釋
杓秉的解釋
猶把柄。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不通斯例,則古義不完,逐流忘返,則繆説茲起,世有妄人,憙雲讀書不求甚解,故不得以餘説為杓秉也。”
詞語分解
- 杓的解釋 杓 á 同“勺”①。 杓 ā 古代指北鬥第五、六、七顆星。亦稱“鬥柄”。 拉開。 擊。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秉的解釋 秉 ǐ 拿着,持:秉燭。 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古代容量單位,一秉合六十斛。 姓。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杓秉”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成它的兩個漢字“杓”和“秉”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 “杓”的含義
- 本義: 指勺子、瓢一類的舀取液體或粉末的器具。讀作sháo。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杓,枓柄也。” 段玉裁注:“枓柄者,勺柄也。勺謂之枓,勺之柄謂之杓。” 意指杓是勺子的柄。現代常用義指勺子本身。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釋義“杓 (sháo)”為“同‘勺’。舀東西的用具。”
- 引申義/天文義: 特指北鬥七星鬥柄部分的三顆星(玉衡、開陽、搖光)。讀作biāo。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段玉裁注:“北鬥柄亦曰杓。” 古人觀北鬥星象,用鬥柄(杓)的指向來辨别時節。
- 來源參考: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杓攜龍角。” 司馬貞索隱:“杓,北鬥柄也。”
二、 “秉”的含義
- 本義: 手持、握着(禾束)。讀作bǐng。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秉,禾束也。從又持禾。” 本義是手持一把禾稻,引申為“拿着”、“持”。
- 引申義:
- 掌握、主持、執掌: 如“秉政”、“秉公”。
- 保持、堅持: 如“秉持”。
- 遵循、依據: 如“秉性”(本性,遵循的天性)。
- 古代容量單位: 一秉等于十六斛。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對“秉”的釋義詳盡,核心圍繞“持握”及其引申的掌控、堅持等義。
三、 “杓秉”的含義
“杓秉”一詞并非現代常用詞彙,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結合兩字本義和引申義,可理解為:
- 手持勺柄: 這是最直接的字面意思,指拿着勺子的柄(杓 sháo)進行操作。
- 執掌權柄/掌握關鍵: 這是更核心的引申義和象征義。
- 源于“杓 (biāo)”指北鬥之柄。北鬥在古代天文學和星占學中地位崇高,被視為天帝的車駕(帝車),其鬥柄(杓)的轉動被認為指示着天時的變化,具有指引方向、掌控時節的象征意義。
- “秉”意為執掌、主持。
- 因此,“杓秉”常用來比喻掌握關鍵、執掌權柄、主持大局,如同掌握着北鬥之柄那樣掌控着重要的樞紐或權力。
- 來源參考: 此引申義在古籍中有所體現,如某些詩文或史籍中用來形容位高權重者掌握中樞權力。其象征意義在《史記·天官書》等天文文獻對北鬥(杓)重要性的描述中可找到文化背景支撐。
- 來源參考: 部分大型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在“杓”字條下,會提及“杓”通“柄”,并引《淮南子·天文訓》:“鬥杓為小歲”等,雖未直接列出“杓秉”詞條,但為理解其象征義提供了依據。
“杓秉”一詞的核心含義在于執掌、掌握關鍵性的權柄或樞紐。它源于“手持勺柄”的本義,并升華自“北鬥之柄(杓 biāo)”象征天時與方向指引的文化意象,結合“秉”的執掌之義,最終指向對重要權力、核心事務或關鍵節點的掌控。這是一個具有象征性和文化内涵的古語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杓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近代學者章炳麟的著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杓秉”意為“把柄”,指可以被人抓住的把柄或依據。該詞屬于古漢語或學術用語,現代日常使用頻率極低。
-
出處與語境
章炳麟在《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中提到:“世有妄人,憙雲讀書不求甚解,故不得以餘説為杓秉也。”此處強調對學術嚴謹性的批判,認為若有人不深入理解文義,便無法将其觀點作為可靠依據。
-
字形與發音
- 字形結構:“杓”為左右結構,“秉”為獨體結構。
- 拼音:sháo bǐng,其中“杓”是多音字,此處讀作“sháo”。
-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學術讨論或文言文語境,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屬于特定曆史文獻中的詞彙。
該詞強調對事物依據的嚴肅态度,需結合章炳麟原文理解其深層含義。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訄書》相關章節或近代漢語詞彙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報闆邊維博廠長跂陳寶箴詞囿翠雲钗大達紛缊浮迹幹女兒趕熱鬧告籴棝鬥閨蜜寒庖後間回翼駕士寖壞己私開利魁累靈崗論載落發賣恩拿老南闱鳥雲之陣跑馬觀花辟官潑東西坡陁錢監栖竄傾吐衷腸螼螾穹階秋計丘陵曲拉入寂僧籍沙澀勝處詩道收尾耍孬種梳雲掠月四處宿釁韬雲天際天涯海角條侯完案萎苶吸溜疎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