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覆蓋的井。《宋書·樂志三》:“《雞鳴高樹颠》……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 唐 陸龜蒙 《野井》詩:“朱閣前頭露井多,碧梧桐下美人過。” 宋 翁元龍 《齊天樂·遊胡園書感》詞:“便梅謝蘭銷,舞沉歌斷,露井寒蛩,為誰清夜訴幽怨。” 明 夏完淳 《青樓篇與漱廣同賦》:“風簷不動新歌扇,露井橫飄舊舞衣。”
“露井”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露井”指沒有覆蓋或遮蔽的井,即露天之井。這一解釋在多個古籍和詩詞中被反複提及。例如,唐代王昌齡《春宮曲》中“昨夜風開露井桃”一句,便以“露井”描繪庭院中的井邊桃花盛開的場景。
現代漢語中,“露井”已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古文解析或文學賞析中。需要注意的是,個别網頁(如)曾将其誤釋為“揭露秘密”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混淆了其他詞彙。
“露井”是古代漢語中描述無蓋井的詞彙,多用于詩文以烘托場景或情感。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文學用例,可參考《全唐詩》或《宋書》等古籍。
《露井》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地面上露出來的井口。
《露井》由部首雨(雨字頭部分)和井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0。
《露井》的來源很古老,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記載了漢字的字義和構造。《說文解字》是東漢時期的一部重要字典,對于了解古代漢字的含義和演變有着很大的幫助。
《露井》的繁體字為「露井」。
在古代,有許多不同的漢字寫法,其中《露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也有一些變化。例如,漢字的結構和筆畫順序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這些變化相對較小,基本上保持了字義的連貫性。
1. 在農田旁邊,有一個露井,供村民們取水使用。
2. 水面上倒映着湖邊的露井,景色十分美麗。
1. 地下井:由地下和井組成,指的是埋在地下的井。
2. 井蓋:由井和蓋組成,指的是蓋在井口上方的物體。
3. 井水:由井和水組成,指的是從井中取出的水。
陷井、坑井。
封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