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違背改變正常的法則。語本《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面規矩而改錯。” 王逸 注:“偭,背也。圓曰規,方曰矩。改,更也。錯,置也。言今世之工,才知強巧,皆去規矩,更造方圓,必失堅固,敗材木也。” 清 薛福成 《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計疏》:“西洋習俗如此,教士偭規錯矩,亦猶 中國 僧道之不能盡守戒律。”
“偭規錯矩”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指違背正常的法則或标準,形容行為不合規範、不守規矩。其中“偭”意為違背,“規”和“矩”分别代表圓規和方尺,象征标準和法則。
出自戰國時期屈原的《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原句批判當時世俗投機取巧、違背傳統法則的現象。
該成語強調對規則和傳統的背離,多用于書面語境,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其批判性含義。
《偭規錯矩》是一個成語,指的是違背規定,違法法律,不遵守規矩的行為。
《偭規錯矩》的拆分部首是人字底,并且它共有11個筆畫。
《偭規錯矩》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元年》:“聞而不見,無能違也;見而不聞,無能偭也。”其中的“偭”指的就是違背,違犯的意思。“規”和“矩”則分别表示規定和法律。
《偭規錯矩》的繁體為「偭規錯矩」。
在古代書法中,「偭規錯矩」的字形略有變化。具體變化沒有固定規則,不同書法家會有不同的書寫風格。
1. 他在工作中偭規錯矩,最終被開除了。
2. 不要偭規錯矩,要遵守法律以及社會道德準則。
- 規矩
- 規章
- 矩陣
- 矩形
- 違法亂紀
- 不守規矩
- 不按規定辦事
- 遵守規矩
- 守法守紀
- 按規定行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