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鮮明;很明亮。《詩·豳風·七月》:“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朱熹 集傳:“其朱者,尤為鮮明。”《文選·班固<東都賦>》:“於昭明堂,明堂孔陽。” 呂向 注:“孔,甚也;陽,明也。”
“孔陽”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極鮮明;很明亮”,多用于形容色彩或光線。例如《詩經·豳風·七月》中的“我朱孔陽,為公子裳”,朱熹注釋為“其朱者,尤為鮮明”,描述紅色布料的鮮豔明亮()。
古典文獻出處
除《詩經》外,東漢班固的《東都賦》也用“明堂孔陽”形容建築的明亮輝煌。呂向注解:“孔,甚也;陽,明也”,進一步強調“非常明亮”的語義()。
文學描述
多用于詩文中的色彩或光輝描寫,如“朱孔陽”形容紅色鮮明,“明堂孔陽”贊頌建築宏偉明亮()。
人名寓意
現代也用作人名,“孔”象征通達,“陽”代表溫暖積極,整體寓意光明磊落、品德高尚()。
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孟子》中“孔陽”形容人志向高潔,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為引申或誤傳()。
“孔陽”一詞以形容鮮明、明亮為核心,兼具文學色彩與哲學意涵。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詩經》《東都賦》等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
《孔陽》是一個漢字詞語,是指非常陽光和開朗的性格。在傳統文化中,陽性往往被認為是積極的、明亮的,因此《孔陽》一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性格開朗、樂觀向上。
《孔陽》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子”和“日”。其中,“子”是指親生子女,“日”是指太陽。這兩個部首分别表示一個人和太陽,代表了開朗、正直的品質。該詞共有5個筆畫。
《孔陽》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沒有具體的古代來源。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孔陽」。
在古代,漢字字形和寫法有所不同。古體字中的《孔陽》可以寫作「書傀之」。這種寫法中,“書”表示孔子的學說,“傀”表示傀儡,結合起來表示孔子的學說被誤解、扭曲的意思。
他的性格非常孔陽,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樂觀地面對。
1. 孔真陽:指一個人真誠而陽光的性格。
2. 孔頂陽:形容一個人樂于承擔責任和帶頭的精神。
3. 孔陽旅行:意味着開心、輕松的旅行。
開朗、樂觀、積極、陽光。
悲觀、消沉、壓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