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蕭瑟的意思、蕭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蕭瑟的解釋

(1) [rustle in the air]∶草木被秋風吹襲的聲音

秋風蕭瑟。——《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2) [desolate]∶寂寞凄涼

詳細解釋

(1).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宋 蘇轼 《仙都山鹿》詩:“長松千樹風蕭瑟,仙宮去人無咫尺。” 元 許有壬 《太常引》詞:“紅衣縹緲,清風蕭瑟,半醉岸烏巾。” 曹禺 《原野》第三幕:“靠左偏前是一棵直挺挺的白楊,樹葉在上面蕭瑟作響。”

(2).凋零;冷落;凄涼。《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唐 杜甫 《北征》詩:“靡靡踰阡陌,人煙眇蕭瑟。” 明 楊珽 《龍膏記·傳情》:“你秋色将臨,能無蕭瑟之感。”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秋給 北平 的城郊帶來蕭瑟,使它變成觸目都是秋色,一點也不像一個大都市的外圍了。”

(3).稀疏。 唐 唐扶 《使南海道長沙題道林嶽麓寺》詩:“蕭瑟兩鬢吾能髡,逢迎侯伯轉覺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蕭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āo sè,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形容自然景象
    指風吹拂草木等物體時發出的聲音,常見于描寫秋景。例如:

    • “秋風蕭瑟”(出自《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 蘇轼《仙都山鹿》中“長松千樹風蕭瑟”,也以此描繪風吹松林的聲響。
  2. 表達情感氛圍
    引申為環境或心境的冷清、凄涼、凋零。例如:

    • 杜甫《北征》中“人煙眇蕭瑟”,形容戰亂後荒涼景象;
    • 現代用法如“蕭瑟的街道”“蕭瑟的冬日”,均強調寂寥感。

補充信息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學引用,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詩及現代語境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蕭瑟的意思

《蕭瑟》這個詞指的是風聲悠揚、凄涼幽遠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秋天的風景,蕭瑟的景象給人一種傷感、凄涼的感覺。

部首和筆畫

《蕭瑟》這個詞的部首是 "艹",具體的筆畫數是20畫。

來源

《蕭瑟》一詞最早見于《楚辭·九歌·東籬》,是中國古代文人屈原創作的一首詩歌。這首詩以描繪秋天的景色為主線,通過寫風、寫草木等手法,表達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愁苦。

繁體字

《蕭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 "蕭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蕭的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而瑟的字形類似于一個從上到下的線條,下面加上一點。

例句

1. 秋風吹過枯黃的樹葉,發出蕭瑟的聲音。

2. 靜靜地站在東籬邊,聆聽着蕭瑟的風聲。

組詞

風蕭瑟、凄蕭瑟、寒蕭瑟、幽蕭瑟

近義詞

凄涼、寒意、幽遠

反義詞

歡快、熱鬧、生機勃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